财新传媒
2010年12月21日 17:42

一边柴米油盐 一边星光灿烂(转载)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他曾连续八年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所到之处,总是伴随着粉丝的尖叫。在山西山谷中的一家电厂,他以想象为翼,关注着宇宙间最宏大的命题。而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他的生活则被工作、股票、女儿的考试成绩所填满。一边是绮丽而又独立的幻想世界,一边是现实生活的柴米油盐,这位“中国最畅销的科幻作家“一度有一种“人格分裂的感觉”

 

刘慈欣

作为科幻作家,刘慈欣关注的是些最宏大的命题。在他...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9日 10:18

尼特族,社会发展的副产品

在炮火连天,战云密布的韩国,有一群青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不工作,不结婚,不要孩子,一切事情由父母操办。他们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多岁,早超过了“三十而立”的界限。如果把统计年龄限定在三十岁以下,那么韩国的这群青年便已经接近三十万人,而且呈有增无减的势头。  

90年代英国政府统计本国就业情况时发明了一个词汇——尼特族,指完全丧失就业愿望的年轻人。如今尼特族已经遍布发达国家。在亚洲,最富裕的日本最早出...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4日 10:49

中国第一部科幻文学史即将出版

中国第一部科幻文学史即将出版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审读意见(转载)

成全(成追忆)著文

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科幻文学史”已经做到出乎意料了。

虽然目前国内也翻译引进了数本科幻史性质著作,但均在各个方面不尽如人意。首先,那些书的作者是均是外国人,文化差异和语言鸿沟难以与国人相融洽;其次,在国外著作中,把奇幻、科幻等类文学形式混为一谈,难说有可信性。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第五类》)是作者...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3日 10:02

《中国科幻名家名作》系列出版(转载)

原作:北京少儿出版社安武林

我主编的“中国科幻名家名作”系列丛书终于出版了,说不清楚是喜还是忧,道不明是甜还是苦,五味杂陈,犹如吞下去了六枚五味果一样。该说的,一定说;不好说的,只好留待明眼人去识破。反正文字都是写给那些朋友们和喜欢自己的文字的读者看的,写给那些喜欢在文字里淘宝的人看的。

这一套书一共六本,选取的是12个少儿科幻作家的代表作。作者有郑文光、金涛、童恩正、刘兴诗、叶永烈、张之路、黄海、...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12日 09:46

对科幻作“科幻”

科幻作家关注人类的命运,地球的未来,甚至宇宙的演化。不过有一样东西他们却忘了去关注,那就是科幻本身将来会变成什么样?描写这个题材的作品少而又少,好在不是少到了零。我们还能找到几篇,其中一篇是美国作家沃森创作的《2080年世界科幻小说大会》

故事梗概

2080年,科技文明崩溃了,世界重新回到野蛮时代。人的平均寿命只有四十岁。书报只能用手工印刷,然后用马匹,帆船送到各处。不过,世界科幻大会还是要召开的,只不过...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5日 08:56

中国科幻文学史,几经波折

发表于《新京报》书评周刊,发表时有删节   (一)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了工业化高潮,普及科学技术成为强国重点,科幻之帆也随之展开。1950年,天津知识书店出版张然的《梦游太阳系》,这是新中国第一部科幻小说。1955年,郑文光发表《征服月亮的人们》等作品。尤其是《从地球到火星》,激发起北京地区青少年天文观测热潮,成为社会新闻。 

当时,一些少儿科普编辑热心于科幻小说,自己上阵创作。叶圣陶的儿子叶致善当时就以“...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4日 12:45

“把妹训练”并非玩笑

一向严肃讨论家国大事的《南方周末》,12月2日这期忽然发了两版有趣的报导,介绍现实中的“把妹训练”。“把妹”是英语“pick-upartist”的译音,说白了就是“泡妞”。针对一些男性青年缺乏社交能力,长期得不到女孩的欢心,加拿大人马可维克把泡妞经验加以总结,上升为理论,首创“把妹训练”。

报导中提到的北漂“Tange”是国内这一行业的主要先驱。他和朋友们创办“泡学网”,从事专业“把妹训练”。价格达到惊人的三天4500元...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3日 11:00

“穴居”在科技时代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埋在七百米深的地下。直到他们被救援出地面,总花费了六十九天,最后被救出来的矿工甚至在地下生活了七十天。

智利矿难不仅创造了矿难救援史的奇迹,也在无意中创造了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地下居住记录。虽然33名矿工是被迫接受地下居住的考验,但他们这段传奇经历无疑给人类利用地下空间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地壳给我们提供了各种资源,这谁都明白。但如果说地壳还给我们提供生...

阅读全文>>
2010年12月01日 09:24

或许永远是梦想

科幻作家并非料事如神。有些流传很广的科学幻想或许永无实现之日。在本篇里,笔者就介绍几个可能无法实现的科学幻想。它们或者过于艰难,或者从技术角度看并不困难,却没有足够的社会需求支撑它。

一,虫洞旅行

在《星球大战》、《星际迷航》这些太空科幻片里,虫洞旅行必不可少。否则那些横跨几百、上千光年的银河国家就没法组织起来。在《星门》中,探险家干脆不用飞船,靠两条腿就走进了虫洞。而在《接触》中,主人公甚至坐在...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30日 15:02

即将实现的科幻梦想

当你乘坐飞机翱游蓝天时,当你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箭升空时,你是否意识到,我们正生活在几十年、上百年前科幻作家描写过的时代里?那么,当我们的子孙长大时,他们又会看到哪些科幻的种子破土发芽呢?下面这篇文章里,笔者就介绍几个即将成为现实的科学幻想。

一,炮射卫星

1865年,凡尔纳不朽名著《从地球到月球》发表在《论战报》上。这部小说被后人看成航天事业的号角,直接影响到齐奥尔科夫斯基、奥伯特等航天技术的开拓者。...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9日 11:08

科幻作家刘慈欣评传(转载)

董仁威创作,本文系节选,如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

三体和三体Ⅱ

提要

刘慈欣写了20年科幻小说,但没有发表一篇,投稿被百分之百地退回。20年后,他才被《科幻世界》杂志社发现。于是,刘慈欣的科幻文学作品出现“井喷”,在新世纪中迅速成长为中国当代科幻第一人,跃入世界先进行列,倍受国内外关注。在今年举行的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我国有关部门将隆重地向世界推出中国的科幻大家刘慈欣。

刘慈欣的《三体》《三体Ⅱ》,以...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8日 16:10

“简单生活”与心理保健

1993年,美国律师丽莎·茵·普兰特厌倦了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辞去职务,并与同伴创办了一本杂志,名叫《简单生活月刊》。几年后,她把推广“简单生活”的经验写成一本书,名字就叫《简单生活》,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此书已有中译本,在中国也吸引了不少追随者。

“简单生活”运动提倡不买大房子,不买车,不去大规模购物。由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简单生活”运动还被赋予环保方面的意义,如提倡不买一次性商品,不买没...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7日 11:05

《科学启示录》开播

大型电视专题片《科学启示录》,每天中午CCTV10,11:20播放。讲述科学传播在中国走过的400年曲折历史。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26日 09:11

网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牛顿活着的时候,曾经与莱布尼茨就微积分的发明权发生争吵,当时舆论界出现了不少支持牛顿的文章,后来人们发现大部分文章是牛顿自己写的,只是用别人的名义去发表。牛顿或许要算最早使用“马甲”发言论,制造假民意的人吧。

网络时代到来后,这种活计已经不需要牛顿当时手里那么多资源就可以完成了。各行各业摸着石头过河,一点点掌握到在网上制造假民意的要领。一大批网络打手也随之出台。本期《新世纪周刊》上有一篇文章,名叫...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17日 13:44

黑洞VS外星人:兴趣的分歧

前几天,网络上忽然疯传一个消息——美国宇航局马上要发布消息,宣布他们找到了外星人!作为佐证,他们引用美国宇航局网站上的一则预告,该预告声称他们将宣布一项“足以震动世界的消息”。

当他们真正发布时,这则足以震动世界的消息原来是找到一个年轻的黑洞。宇航局观察到了这颗五千万光年外黑洞只有31岁时的情形。国内网民失望之余,纷纷指责美国宇航局小题大作,用词不当,找到一个黑洞算什么轰动性事件呢?

其实这真不怪宇...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13日 14:37

要和“陌生人”说话

     10月27日,郑州一对刚结婚的夫妻因为琐事吵架,闹到派出所。警察调节之余要求双方作笔录,这才发现男方只有23岁,而貌似年轻的女方已经有40岁了。

如今老妻少夫并不少见。奇怪的是男方并不知道女方真实年龄,甚至不知道女方的真实姓名和家庭背景,而他们却已经领了结婚证。

这对男女在今年三月相识,相处几月后女方自称怀孕,要求结婚。男方只好请父母帮助。女方自称家里不同意这门婚事,拒绝公爹与她家人协商的要求,两人...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7日 14:08

日本人的诺贝尔脚步

我为什么对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抱乐观态度,因为日本人的榜样就摆在那里。

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0年5期上曾经有一篇文章,名叫《由诺贝尔奖引起的争论:日本人仅仅是“模仿者”吗?》文章介绍说:“每年10月,当诺贝尔科学奖与医学奖获得者的名单在斯德哥尔摩宣布的时候,总会在日本掀起一轮痛苦的自我批判的浪潮。间题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上: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次数,与日本科学家的人数以及日本在...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6日 09:27

《华尔街》是座流言场?

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让中国观众领略了“对冲”、“杠杆”、“洗钱”这些热门的金融活动。有些不熟悉金融业的观众甚至觉得“根本看不懂”、“不知道在讲什么”。然而在这些表面上复杂的财经或者法律术语背后,推动影片情节前进的关键点却是流言。

影片一开始,金融大鳄布莱顿·詹姆斯逼死主人公摩尔的师傅,靠的就是散布流言,声称他已经资不抵债。按照影片中台词的暗示,这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相。但经过公众流言放大...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5日 09:57

梦的研究,走进科学时代

(一) 在宗教、巫术和民间传说统治了数千年之后,弗洛伊德最早把梦这个研究对象带入科学界。他收集了大量原始的梦境资料,试图客观总结其中的规律。1899年,弗洛伊德多年成果《梦的解析》得以出版。据说出版商根本没细看书的内容,望义生义地认为这是一部如何解梦的书,便决定出版它,并将它混在一堆解梦题材的通俗娱乐图书中。为了包装起见,还把出版日期超前地写成“1900年”。结果,这部晦涩的学术著作第一版只卖了数百册。当...
阅读全文>>
2010年11月03日 13:02

2010年大陆投拍的科幻动漫

1《发条城》, 浙江艺能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电影学院,杭州易乐益动画有限公司 编剧贺为

内容提要:

浩翰的宇宙中,有个机器人居住的发条城,神秘的能量发条为城市提供能源,并保护居民不受宇宙射线干扰。风暴城的雷帅企图夺取能量护盾以获得超能力,从而称霸宇宙。孪生机器兄弟小易和小乐与同伴们一起打败了雷帅,在保护整个城市的过程中成长,并体会到了友情的力量。

2、《小猪巴尔》北京中视互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编剧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