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电影《华尔街·金钱永不眠》让中国观众领略了“对冲”、“杠杆”、“洗钱”这些热门的金融活动。有些不熟悉金融业的观众甚至觉得“根本看不懂”、“不知道在讲什么”。然而在这些表面上复杂的财经或者法律术语背后,推动影片情节前进的关键点却是流言。

影片一开始,金融大鳄布莱顿·詹姆斯逼死主人公摩尔的师傅,靠的就是散布流言,声称他已经资不抵债。按照影片中台词的暗示,这很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相。但经过公众流言放大,产生了强大的杀伤力,最后把老人逼下地铁线自杀。

摩尔暗地里为师傅报复,靠的也是散布流言,声称詹姆斯投资的石油公司要被非洲国家政府收购。不过这次他是造了谣,仅仅由于自己不进行相关交易才未获刑,但让詹姆斯损失了一个多亿。

影片最后,摩尔与詹姆斯展开决战并获胜,靠的也是流言。虽然这次他散布的是真相,但却是通过女友创办的非正式网站散布出去的,其实质等于传布流言。因为从传播者和受众的角度来说,他们无法分清这些消息是真是假。重要的是消息在传播,并在传播中产生影响。

于是乎,至少在这部影片里,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金融家的财技,不是他们的专业能力,只是流言。去年韩国人也拍摄了一部反映证券市场内幕的电影,名叫《作战》,主人公姜贤秀也是深居暗室,靠传播流言来影响市场并获得成功。他没有摩尔的地位,不能衣冠楚楚游走于上层社会来传播流言,但网络这个工具降低了门坎,姜贤秀遂成为网络流言大军的一员。只不过他被作市商发现后,不是象詹姆斯对待摩尔那样被客客气气地请过去说话,而是被一群黑社会打手绑了去!

流言在金融市场上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长期以来,流言就是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课题。他们把通过公众渠道口口相传,并传播中失真的信息称为流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流言通常会在紧急情状中产生,比如自然灾害或者战乱中,社会上到处都是流言。紧急状态放大了人们对外界变化的关注,提高了人们对信息的渴望,也增加了流言传播的机遇。

不过,对于一两天就能定胜负的证券交易行业来说,参与者天天都等于是处在紧急状态中,这使得证券交易区别于餐饮、百货这类四平八稳的业务,特别容易受流言打击。在这两部电影里,编导都特意用夸张的镜头来表现流言传播的过程。

有的心理学家试图区分流言和谣言,前者不是有人故意制造的,只是在传播中失真。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并不大。只要是口口相传的信息,无论始发于谁,原始信息的真实度如何,都会在传播中失真。因为每个传播者都不会听到有关信息的全部,只能是只言片语,然后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无意中加工整合,导致失真。

你可以邀请几个朋友作个简单实验。由A单独向B说几句话,请B单独转述给C,再请C单独转述给D。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个人,再由他公开讲出来与A进行核实。只要转述者超过四五个人,转述内容就会失真。何况在证券市场上,流言传播的过程是这个实验的几十、上百倍。

平息流言的最好办法是当事人的正式声明。在证券界,有关机构、公司和交易商各方面都会发布正式声明。它们对抑制流言传播有一定作用,但不会根除流言。更何况在网络时代,流言传播的速度以几何级数来放大。所以,上到证券市场的监控者,中到交易商,下到每一个交易者,都不得不与流言进行永恒的斗争。它甚至就是这个行业特色的一部分。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