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0年09月02日 09:31

需要什么,你真的知道?

不久前,“世界足坛第一教练”穆里尼奥成就了“三冠王”的伟业。对于这位正经八百出身心理专业的教练,舆论界都在研究他如何于竞技领域中玩心理战,我却独独记得几年前他答记者问时说的一句话。记者问他:你现在带队既要打联赛,又要打欧冠,心理上有没有压力?他回答说: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母亲,每天醒来后不知道给孩子吃什么,她们的心理上才算有压力。

只有真正懂得调节心理的人,才能讲出这样的话。穆里尼奥说出了一个再简单不...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31日 09:43

切莫误解自闭症

切莫误解自闭症 在银幕上打了三十年后,李连杰成功转型,在文艺片《海洋天堂》里扮演了一名自闭症患者的父亲。此片也体现了李连杰从事公益事业的长远打算。不过在回答记者时,李连杰却搞错了自闭症的症状。他介绍说,他那已经是青年的侄子忽然把自己关起来,九个月不见外人。这个身边的例子让他认识到自闭症的严重性。其实那只是一种回避社交的行为,和医学上的自闭症完全不同。

把一般的自我封闭、不好交往当成自闭症,不仅是李...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9日 11:18

育心无妨多静坐

   最近,《环球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了西方心理学家对冥想进行的研究,称它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并指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每天仅需进行半个小时左右的冥想。

冥想是一个洋概念,其内容和中国古代的心斋、坐忘、坐禅等基本类似,只不过各有各的文化背景。心理学家将这类传统方法简化,去掉其文化、宗教内涵,撕掉所有带神秘色彩的标签,便形成了“超觉静坐”这门技术。目前它已经广泛运用于体育训练。军警、航天员训练...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7日 08:21

精神病人不好“演”

在韩国,18到35岁的男子必须服兵役。不久前韩国媒体报导,著名街舞团B——boy的九名成员诈病逃避兵役。通过自残、自伤、伪造病案等方法逃避兵役,这在韩国并不新鲜。新鲜的是,这次他们伪装的是精神病。

据媒体报导,这些人通过网络查询各种精神病的症状,然后花几个月时间来模仿这些症状。有的人是在家人帮助下伪装精神病,有的人干脆连家人都骗过了。不幸的是,他们都没骗过精神病医生。

如果被确诊患有精神病,人们可以获得各...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6日 10:27

遍地“宅人”为哪般?

这几年,“宅男”、“宅女”的称号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最初,这两个来自日本的汉语词汇内涵比较窄,专指迷恋动漫、游戏的一群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由于这两种特殊爱好可以足不出户来满足,这些人平时就呆在家里。慢慢地,人们便把呆在家里不出来的男女青年称为宅男宅女。甚至简称一个“宅”字,意思就是呆在家里不出门。

不久前,笔者观看第三届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电视直播节目。一位俄罗斯姑娘介绍自己时就说,她是标准的“宅女”,...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4日 09:15

企业家“被精神病”

     九十年代初,浙江平阳人王敏创办远东皮业公司,从事进出口皮革业务。生意最好的时候占据全国该业务超一半的份额。生意好了,七大姑八大姨就找上门来分割利益,双方发生激烈矛盾。王敏的血亲想出了绝招:如今不是到处都有人在讲“心理疾病”吗?他们声称王敏有“中度抑郁症”,发病时要杀死兄弟,火烧工厂。并且把王敏强制送到精神病院!

即使王敏有这些表现,也不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即使王敏真患有抑郁症,也不属于精神病,...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3日 10:22

审查贷款人,也用心理学

唉,网上遇到的都是骗子!

这样的感慨比比皆是。有一位离异的女士想再婚。见过几个男网友,都是觉得刚开始还可以,接触一段时间对方便“原形毕露”。她问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最快地看到一个人的本来面目?”

我说方法很简单,你去他家里,观察他的家庭环境。如果你只是在咖啡厅、影院、公园这些场合下与对方接触,能看到什么呢?公众场所是人们“最假”的地方。当我们准备出门到公共场所时,谁不是穿戴好了再去?有时候出门前还...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20日 10:41

“慢生活”不是“慢工作”

到地中海修炼“慢生活”!

打开《环球时报》,一则有趣的新闻吸引了我。文章以希腊为例,介绍了“慢生活运动”的最近现象:公路限速为30公里;公园里有人拿秒表给行人计时,劝人走得慢点;在餐厅里推广细嚼慢咽,仔细品味;推崇本地农产品(类似于“土鸡蛋”那种东西)。

1986年,意大利人卡洛·佩特里尼针对麦当劳快餐厅发起了“慢餐运动”,提倡精美的食物、优雅的礼仪、温馨的气氛。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慢”——细嚼慢咽...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19日 06:45

“没文化”的企业危险了

四川万源市以“盛产”优秀农民工著称,在出现“民工荒”的今天,不少外地企业干脆到该市直接招聘农民工。日前,该市举办了“春风暖巴山”就业大型现场招聘会。一位农民工当着记者的面对招聘企业说:“我很关心贵公司的企业文化,我们这种抢手货不会进一个没文化的企业。”

这段对话一刊登,他就被称为“最牛农民工”。其实现在80后,90后的农民工很少有没完成初中教育的,追求文化根本就是平常事。不过这个新闻也给我们单位以这样...

阅读全文>>
2010年08月15日 14:13

“啃老族”不是中国特色

“啃老族”是指成年后还留在父母身边生活的人,这是当今中国家长的一块心病。提到啃老族的成因,他们往往要怪罪到计划生育政策上来。认为正是由于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打不得,骂不得,才把孩子们惯坏了。

然而不久前我却读到了一则新闻:意大利公共管理和改革部长雷纳托·布鲁内塔呼吁颁布新法令,强迫年满18岁的年轻人离开父母生活,不允许他们继续“啃老”。这个新闻提示我们,“啃老族”或许远非中国特色那么简单。

其实,和某...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30日 21:35

余震,来自何方

从7月22日开始,《唐山大地震》便席卷中国银幕,有望创下国产电影票房记录。有关这部电影的影评已经出现了不少,笔者仅从心理角度来分析一下这部电影。

据说本片投资方唐山市政府原来想拍一部直接反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故事片,类似于1979年同类题材的《蓝光闪过之后》。如果那么拍的话,电影将完全由现实中的危机来驱动。唐山大地震后确实出现了不少次生灾难,有水库崩塌,有火灾,有铁路中断等。如果去拍摄灾区的人们怎样自救...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26日 08:53

“心理谬误”为何充斥生活?

在六月二十九日的《青年参考》报上赫然出现一篇文章,名为《你被哪些“心理学谬论”骗了?》。作者是几位美国心理学家,他们通过五个谬论来说明一个现象,就是在如今的传媒上充满了不正确的心理知识,以及形形色色的伪心理学专家。这五个实例分别是“发泄怒火有利健康”、“因材施教无差生”、“积极心态能治癌症”、“越老越悲伤”和“死亡前的五阶段理论”

不过,标题中“心理学谬误”似乎译得不妥,应该为“心理谬误”才对,...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25日 09:18

杜拉拉,普通人的升职记

  杜拉拉,普通人的升职记 一 2007年,一本叫《杜拉拉升职记》的小说横空出世。不仅本身成为畅销书,而且被改编成话剧、电视剧和电影。其电影版本还让自导自演的徐静蕾跨入“亿元导演”的行列。小说也象所有畅销书那样推出了续集,甚至还出现了《杜拉拉职场潜规则》之类的衍生品,掀起了一股“杜拉拉热”。

在本篇里,笔者不准备分析目前大热的电影,因为电影与小说已经相去甚远,不仅被观众戏称为“在广告里插播电影”,而且...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9日 11:40

1983,中国科幻急刹车

这一时期,中国科幻不再象五六十年代那样默默无闻,也便引来了各种批判和打击。有趣的是,这些冲击并不来自于当时的主流文学界,而是来自科学界和科普阵营,这似乎是中国科幻文学特有的“待遇”。

1980年,钱学森在全国出版工作者会议上发表讲话,其中表达了自己对科幻小说的反感。这本来是个人观点,但钱学森在当时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的地位,使得这一言论的杀伤力得到充分放大。

自1979年开始,赵之、鲁兵、甄朔南...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8日 11:18

中国科幻,创作于战乱时代

历史跨入民国时期。政治动荡,战争风云,幼小的科幻萌芽艰难地维持着。整整三十八年间所产生的科幻作品还不如晚清科幻篷勃发展的十年。

1932年,时年三十三岁的老舍创作了长篇科幻小说《猫城记》。这部作品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虚构了火星上的猫人社会。虽然作品里没有写宇航技术、火星环境这些科技细节,但无论从科幻创意、情节布局上讲,还是从作品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价值上说,《猫城记》都是完全意义上的科幻小说。老舍在当时...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7日 09:15

“幸福”正在被测量

 

幸福到底能不能被测量?《环球时报》本周五的一篇文章提出了这个问题。作者从三个小问题入手,来讨论这个大问题。实际上,早在几年前,“国民幸福指数”就已经引入中国,成为测量幸福的一种尝试。

幸福也能编出“指数”?这是不是一种新忽悠?其实,虽然听上去象是一种经济数据,社会数据,但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指数”并且开展众多研究的不是政治家,不是经济学家,也不是统计专家,而是一群心理学家。

当“国民幸福指数”这个...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5日 14:02

科幻也曾反科学

两大宗师凡尔纳和威尔斯亮出旗帜,各路英豪纷纷关注这个新的文学类型,并小试身手。在他们之后出现了伯勒斯等科幻名家。虽未能开一代先河,也为科幻赢得了大量读者。

不过在欧洲,系统的反科学思潮逐渐形成,并影响到那里的科幻创作。虽然科幻产生于欧洲,欧洲却没能成为科幻文学的中心,与此不无关系。

尽管早在十八世纪,斯威夫特的小说里已经出现了反科学思想的萌芽。但在当时和之后的一百多年里,科学本身都还是纸上谈兵,对...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3日 08:11

《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即将出版

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中国未来学会联合主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科幻名著完全典藏版》将于八月初与读者见面。该书包括

国内十本

白垩纪往事(短篇集) 刘慈欣

月球背面 凌晨

少年闪电侠 王晋康

地球逃亡(短篇集) 黄海

双子星号历险记 绿杨

神秘世界 郑军

邪域龙神 查羽龙

太空帝国 杨鹏

解咒人 柳文扬

火星生命基因 星河

国外十本

书名 原作者 译者

失去的世界 柯南道尔 陈震

海底两万里 凡尔纳 陈筱...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12日 15:55

新中国科幻第一次高潮

新中国建立后开始了一次工业化高潮。普及科学技术成为强国之梦的重点。社会环境迅速稳定,又给了文化事业恢复元气的外部条件。同时,大陆文学界确立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流地位,在这个大背景下,与“现实主义”迥然不同的科幻文学自然不受重视,只能在儿童文学和科普园地里悄悄萌发成长。

科幻译作仍然是这个时期的开路先锋。前苏联科幻小说也被大量介绍进来。这些作品尊重科学价值观,很容易引起当时读者和作者的共鸣,成...

阅读全文>>
2010年07月07日 13:33

中国科幻,寻宝故纸堆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没有明显的宗教传统,理性思维萌芽较早。直到明朝初期,中国在技术水平上仍然雄冠世界。这些背景使得中国古代文人早早就从自然角度来看待世界。前面说过,在近代科学产生之前,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但仔细搜索一下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文献,不难发现颇具科幻色彩的些许文字,比经历过“黑暗中世纪”的西方还要多得多。

战国时期经典《列子•汤问》中有个名叫《偃师》的小故事,大陆科幻界公认它是中国...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