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为什么对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抱乐观态度,因为日本人的榜样就摆在那里。

在《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0年5期上曾经有一篇文章,名叫《由诺贝尔奖引起的争论:日本人仅仅是“模仿者”吗?》文章介绍说:“每年10月,当诺贝尔科学奖与医学奖获得者的名单在斯德哥尔摩宣布的时候,总会在日本掀起一轮痛苦的自我批判的浪潮。间题的焦点集中在这样一个令人难堪的事实上:日本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金的次数,与日本科学家的人数以及日本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

那篇文章的结论是:仅仅靠制造精致的家用电器拿不了诺贝尔奖金,要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才行。如果用电脑把文章中的日本替换成中国,拿到现在发表也没有什么问题。当年的日本和今天的中国没有本质区别。

十年以后,日本人开始在诺贝尔科学奖上获得井喷般的突破。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人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年份吧。注意是科学奖,所以不包括川端康城、大江健三郎和佐腾荣作。

四十年代:一人

五十年代:无

六十年代:一人

七十年代:一人

八十年代:两人

九十年代:无

21世纪第一个十年:9人!

也就是说,尽管日本早在十九世纪末就脱亚入欧了,但就诺贝尔科学奖而言,过去十年的成绩超过以前一百年的总和。无它,量变终于积累出质变而已。

无论经济还是科技、体育等各方面,日韩中三国都排成典型的梯队。中国科技晚二三十年达到日本今天的成果毫无悬念,唯一的悬念是会不会落在韩国人后面。至于说中国人没有科学文化的传统,所以科技方面不可能有建树,这根本不是理由。日本人也没有这个传统,他们只是比中国早开国三十年而已。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