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终于拿到《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的样书,心里不尽生出一份感慨。就这么一晃,一个科幻时代已经过去了。

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草根文学,中国科幻一直随市场呈潮起潮落之势。我是上一个科幻大潮带起来的作者之一,一入行就能出版长篇科幻,让那些创作几十年的主流文学文友羡慕不已。那时候,仿佛随便什么小说,只要挂上“科幻”两个字就好卖,至少肯定能卖出去。所以不少作者扎堆写起了科幻。

我已经忘了有多少作者私下里说过:我其实想写武侠,但是出版不了,只好改写科幻。我记得有篇科幻小说,讲未来中美爆发战争,最后两国将军在海岛上决斗,中国将军用武术战胜美国将军,赢得战争。这样可笑的作品当时就能堂而皇之地发表。

2000年5月,就在科幻出版大潮被一篇高考作文推上顶峰时,我在《科幻大王》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叫《纯幻想文学,科幻文学的新挑战》。那时候还没有“奇幻文学”这个词,当时有“大幻想文学”、“纯幻想文学”“魔幻文学”等若干称呼。我在文章里说,现在好多科幻作者其实不是真想写科幻,只是写别的东西发表不了,就加了点“科”在里面,挤进来以求发表。好多读者也不是特别喜欢科幻,只是找不到别的“非主流”,也就挤到这里面来了。现在的科幻出版已经有了泡沫。

当时不仅没有奇幻文学,也没有悬疑小说,没有杜拉拉,没有戏说历史,没有鬼吹灯。总之,在主流文学之外,只有科幻和武侠站在那里,吸引一些另类的目光。而原创武侠出版在整个九十年代都停滞不前,直到2001年《今古传奇·武侠版》的创刊才恢复。而在该刊的创刊会上,被邀请作者中至少三分之一——包括我——都是科幻作者。可见当时“科幻”这个概念,其实容纳了多少种迥然不同的创作倾向和阅读趣味。

那次科幻出版大潮一直延续到02——03年,印象中不知涌现出多少种新的科幻杂志,不知道有多少科普、少儿刊物上开办了科幻专栏。中国科幻图书出版曾经创下一年276种的记录,至今没有被打破。

(二)
从2003年开始,奇幻出版压倒了科幻出版,然后便是各种类型文学风起云涌。过去叫“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一个新类型也就火上三、五年。

潮起潮落,诞生在九十年代末那次大潮中的新科幻杂志居然一本没剩下,不是倒闭就是改刊名、改内容。好多科幻丛书出版了一套、两套后不了了之。甚至编辑约了稿,但在出版社那里过不了关。发行部门的反馈是:现在科幻已经不行了!

记得我当时问一位东北某校园文学刊物的编辑:你们那个科幻专栏还办吗?她回答说: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写科幻?写点悬疑小说吧!

也正是从那几年开始,科幻作者圈子里也是哀鸿遍野,有的说科幻已死,有的说科幻永远是小众文学,没有出路。相反,我可能是当时最乐观的作者之一。那时我在网络访谈里就说:以前不少科幻作者都不是真想写科幻,现在他们找到自己的园地,离开了,科幻的势头暂时弱了,但更纯粹了。而科幻读者永远与教育水平成正比,至少和理工科教育规模呈正比,它只会扩大,不可能缩小。九十年代一个高中生科幻迷,当年只能买本杂志过瘾。到他能买车买房的时候,他就是科幻的真正消费者。科幻是最基本的文学类型之一,出版社在不同类型间转来转去,早晚还得回来搞科幻。

理由很充分,我却不知道出版界回到科幻会是哪一年,就连我自己也有数本长篇稿件压在手里。好在我可以写我的老本行心理健康读物,就这样撑过了科幻出版最低潮的那几年。

(三)
不知不觉中,一个新的科幻时代又开始了。2009年,一系列科幻丛书开始策划。编辑队伍完全换了一批新人,他们几乎都是从当年科幻迷中成长起来的,对科幻作者耳熟能详,对科幻作品了如指掌。十几年前,他们可能还是高中生,在抽屉里藏一本科幻杂志,生怕老师发现。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资源,有了话语权,有了把科幻推向高潮的能力。他们不会站在外人的角度,或者把“科幻”当成文学怪物,拒不接受。或者把“科幻”当成流行符号,不管什么作品标上“科幻”两个字就送印刷厂。他们真得懂科幻!

《完全典藏版中外科幻名著》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套丛书里的中文作品几乎都产生于上次大潮。潮水落下,才知道谁的作品更经得住考验。这些作品都很有筋骨,逻辑严密、科学性强。相比之下,当年那些“擦边球科幻”,“山寨科幻”大都已经被人遗忘。这些原创价值丰富的作品挺过时间考验,它们将和上上代科幻经典一起,成为这个文学门类的骨架。

泡沫经常掩盖美酒,象《解咒人》这样的杰作,当年只发行了四千本,许多热爱“柳公子”的读者都没听说过。同样,也没有多少科幻迷知道王晋康还为孩子们单独写过作品。这次它们都被编辑翻出来,再次呈现于读者面前。

当年科幻虽然热闹,但圈外评价却不高,虽然个别作品思想性很强,整体给人的感觉却很幼稚。如今,这些大浪淘沙后剩下的经典已经悄然显现出影响力。第六代名导张元、“大侠”孔庆东,还有长年研究科幻的学者江晓原、刘兵都欣然为这套书写了推荐文章。

一个科幻时代又开始了,一晃,我们这个曾经被称为“青年科幻作者”的群体已经步入中年,和发表《小灵通漫游未来》时的叶永烈,发表《珊瑚岛上的死光》时的童恩正同龄。我们能象他们一样挑起将中国科幻推向高峰的担子吗?不挑也得挑,这是压在我们身上的责任。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