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记得当年在课堂上学到原子核知识的情形.老师告诉我们,原子核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却集中了原子99.96%以上的质量.当时我看着老师和同学们想,人不就是由原子组成的吗?这样说来,人体只是一个人形空间,周围这些人都是空的啊!
今天,一些推崇科幻的人往往把想象力和知识对立起来.这种观点特别受儿童青少年的追捧.是啊,不用卖力去学知识,凭借虚无飘渺的”想象力”就能产生伟大的成果.那多简单啊.其实,科学姑且不论,科幻中最优秀的那部分作品也都要扎根在知识基础上.刘慈欣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在《纤维》中,美国飞行员驾驶战机,突然被吸引到一个奇怪的世界.那里的人来自不同宇宙,他们的地球有粉红色的,有灰色的.有的地球有三颗卫星,有的一颗都没有.有的社会用五进制,有的用二十进制.大家为哪个世界最真实争论不休.其实,这些都是彼此有微小差异的平行世界,而这个想象的出发点就是量子力学.
在《中国太阳》里面,农村孩子水娃阴差阳错,与一个民间科学家相识.后者建造了巨大的卫星太阳能镜,它停留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固定地把阳光送到地面上的某个区域.而水娃则成为这面巨镜的清洁工.
这个设想最早由苏联工程师提出,他们计划制造巨型反射镜,把它发射到太空,照亮北极地区.这个设想没有实现,但刘慈欣把它加工成一个优美的短篇.作者详细描写了巨镜的细节,比如它的背面映衬着繁星,微小的姿态调整火箭吐出火焰.这些场面很壮观,但无一不来自科学知识.
全文发布于:http://www.kejiwenhua.cn/aspx/default/newshow.aspx?classid=174&id=2753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