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原文出处http://blog.sina.com.cn/wuyan98 

2010年9月29日《法制晚报》发表《全国首个科幻专业处境尴尬:8年共招生15人》,其中多处不当。

一、科幻文学专业方向是北师大的特色方向,能在全国率先建立这样的方向,已经是在以往的旧文学学科体系下的创新。怎么能说处境尴尬?人数确实少,教师也很少。但已经建立并保存了7年,还在继续发展之中。文章的标题纯属耸人听闻。

二、在这个方向建立的时候,确实没有教材。因此,在过去的7年中,我们借助国家社科基金和福建少儿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的协助,已经出版了8本相关教材和参考书;另外7本也在编辑出版之中。在这样年年出版新书的情况下,教材当然会年年变动。但不象文章所写的那样,是什么只跟同学讨论电影和作品。教师的教学非常认真。不但有自己的教师,还有外请的作家从事教学。

三、虽然教授科幻就我一个,但王泉根教授、陈晖教授、张国龙老师、哲学学院的田松副教授、传媒学院田卉群教授等都在课堂上讨论科幻。田松教授还开设了科幻电影课程。我也被邀请到他们各自的课堂上进行教学。他们还分别从事了相关的科研。这跟报道中只有我一个人孤军奋战的状况,确实完全不同。我只不过是专门做这个方向,他们是在自己的课堂中贯穿相关内容。

四、国外的大学中科幻课程繁多。但具体作为一个硕士方向或博士方向,则相当稀少。这是跟就业状况等相关的。但不是没有。我也告知记者,英国的ANDY

SAWYER和美国的JAMES

GUNN教授等都在这个方向上作出了自己的努力。这些年来,我们为了跟国外同行交往,分别召开了多次跟国外作家、研究者的对话会,还针对著名作家的新作进行过专题研讨。

五、我认为我自己对这个方向的执着是对的,但这是我个人爱好所致,更是学校各界对我的支持造就的。我个人从来不把自己当成国宝。我也不可能是国宝。真正的国宝是我们通过100年的实践,发展起了这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科幻事业。这一原本来源西方的文化产物,已经跟中国的文化土壤相互融合。我们应该更加看重和保护这个国宝,让她不断变幻自己迷人的色彩。

六、多年来,科幻教学虽然规模不大,但我们却培养了一系列在行业中具有创意能力的作者。一些人已经获得了国家奖,更获得了读者认可,成为了相关领域中的佼佼者。因此,我认为这个专业方向并非把学生引向尴尬的、无法就业的歧途,而是全面发展、具有充分就业能力的从业者。我更希望各个相关的创意产业部门能考虑将科幻人才纳入自己的人力资源规划。

中国的科学教育、创意产业事业等待着更多高素质的相关工作者,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我们的工作,让更多的高校跟随我们的专业也发展出相关的方向,这是我们向往的。确实,当前“科幻硕士方向”在中国的发展仍然“不够健康”。但这种不健康是说它太弱小。跟大国崛起的宏伟事业和中华文化的复兴事业相比,从事这一工作的人还太少太少。这种现象确实需要更大改进。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呼吁大家关注科幻事业,关注科幻的教学和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增进科幻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改变当前科幻创意能力不足的现状,极大提高中国创意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我们确实应该在考试、培养、就业指导等方向继续改进。

但我可以非常欣慰地告知大家,在这一点上我跟北师大文学院领导、现当代文学教研室同仁、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同事们的观点一致。我感谢这所大学多年来持续支持科幻文学的科研和教学。我希望这个社会更加关注科幻文学的发展、科幻研究的发展,希望我们的教育体系中的更多学校(无论是大中小学还是职业学校)能发展起相关的课程或专业方向。我对《法制晚报》这种不负责的报道感到由衷的失望。希望该报能从正确的角度观察相关事实。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