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
   堪称“宅男”的纽约青年戴维,在大学里没有多少人喜欢。最大的梦想就是在导师提供的地下实验室里复制出特斯拉线圈,再用这个技术奇迹博取心上人的芳心。然而一夜之间命运突变,戴维发现自己是古代魔法大师梅林的转世。他还负有重大责任——在女巫莫菲复活后,从她的魔爪下解救世界。

这种菜鸟变英雄的故事,已经是好莱坞相当长时间的“主旋律”了,戴维只是他们中的一个最新代表。其实,中外电影在早期都愿意塑造超级英雄形象。只不过外国商业电影多是侠义英雄,魔法英雄,中国电影则爱表现“革命英雄”。这些人都不食凡间烟火,能为常人所不能。如果对敌斗争,则都有英雄不死的奇异能力。

在观众欣赏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这样描写英雄一向有卖点。象“007”这样打不死、抓不住的银幕英雄能够红上几十年,正是当时观众欣赏水平的体现。然而人们逐渐厌倦了这些没有缺点,很少失败,又看不出性格演变过程的英雄。后来,中国电影干脆放弃了英雄形象,除了武侠电影外,当代题材的电影全部转而去表现“凡人小事”。而好莱坞则兴起了类似戴维这样的凡人英雄。在《蜘蛛侠》里,男学生彼得帕克被蜘蛛咬了一口就成了英雄。在神奇四侠里,四个堪称普通白领的人遭受一次宇宙辐射就成了超级英雄。

这种情节模式还传到了美国之外。最近俄罗斯科幻大片《黑色闪电》,同样赋予一位普通大学男生一辆神奇小轿车,让他用这种超级能力与黑帮分子大打出手。而科幻片《全城戒备》,显然是这一模式的中国版。

(二)
然而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有如下这些理由拉开了这类电影英雄与现实的距离。

如果只从身份上讲,除非是某个富二代或者王储,所有英雄伟人最初都是凡人,他们都是一步步到达杰出人物这个位置上的,菜鸟变英雄是个普遍规律。然而很少有现实中的凡人象这些电影里表现得那样,是被“赶鸭子上架”硬推到那个位置上的。在《魔法师的学徒》中,我们会看到戴维反复强调“我承受不了”、“我只是个普通人”、“你们为什么要找我?”。师傅巴尔萨兹只好不停地给他作思想工作。让他软弱的肩膀能够担起这副超、超、超重的担子。

是的,虽然年轻的时候,凡人与天才在身份上看不出区别,但在内心动力结构上有天壤之别。马斯洛是迄今为止对天才人物研究进行过系统研究的不多几位心理学家。他正是从各行各业伟人传记里提取素材,总结出“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这些伟人不是为了生存而活着,或者是为了满足自尊心而活着。他们从小就有强大的“自我实现动力”。马斯洛没有讲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反正就是这些人内心里有某种进取倾向,一定要表现出来。而最终这种倾向改变了世界的某个领域。

他这个理论通俗来讲,就是真正的天才必须有远大的目标,这个目标往往在十几岁就埋下了。孔子十五而至于学,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周恩来声明自己要为中华之掘起而读书时只有十二岁,相当于现在小学六年级学生。韩国人金泳三读中学时在墙壁上写下“韩国大统领”的字样,最终成为韩国总统。而象电影里戴维这个二十岁上下的孩子实在看不出有多大野心。他不仅身份平凡,内心目标也很平凡。

与好莱坞超级英雄的故事很类似,中国现代武侠作品的主人公,往往也是这种变成天才的菜鸟。他们总是从某个地方获得秘笈,或者偶遇名师传授,随随便便就成为高手。然而用一个诘问便可以知道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这种神奇的武功练起来难不难?如果不难,那么很多人都可以学会它。如果很难,那又是什么力量才能帮助主人公克服种种困难获得它们呢?

真正的天才必须有强大的意志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或者科技方面的能力,都必须靠艰苦努力才能获得。同样一种力量,许多人都在竞争它,一个人必须有压倒其他竞争者的意志力才能拿到手。现实中的力量不象电影里这些魔法秘术,或者世外神功,随便练几下,甚至因为有某种天分,不用怎么练就可以取得。

在这类电影里,凡人菜鸟在变成伟人的过程中,经常会得到鲜花、喝彩,没有多少人质疑他们的动机,或者怀疑他们的能力。而这却是现实生活中伟大人物从小就必须面对的。试想。如果你身边有个十二岁的孩子公开说他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或者要成为中国的爱因斯坦,恐怕没几个人会为他喝彩。对于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志向,人们多是采取怀疑态度的。

一个人突然拥有巨大力量,他能把握这些力量并只去做好事的可能性并不大。在《魔法师的学徒》里,戴维就曾把魔法用于向女孩子求爱上。当然,他马上受到师傅的训斥,只犯了这么一个小错。不过,现实中某个人得到前所未有的金钱或者权力时,往往因为把握不住而铸成大错。

相比之下,同样是魔法电影,《冒牌天神》在这个问题上就不那么天真。在这部电影里,平庸的电视主持人布鲁斯把自己命运不济的原因怪在上帝头上。上帝干脆显灵出来,把自己的神力让给他用一天。结果布鲁斯根本没干多少对社会有益的事情,只是在满足自己各种庸俗的愿望:让自己的车可以无视交规,把女友的乳房变大,给竞争对手搞恶作剧。甚至一时兴起改变月球的轨道,让许多地方都涨了潮。

人与人要磨合,人与金钱和权力同样要磨合。伟大人物之所以最终从一众凡夫里脱颖而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完成了这种磨合,他可以驾驭这些力量去作有益于社会的事。而在这些电影里,英雄与他们能力之间的摩合期太短了。

综上所述,一个人可以被强制赋予工人、厨师、技术人员、管理干部之类的身份,并且能做很成功,但不可能被硬性赋予杰出人物的身份。如果在二十岁以前没有远大的抱负,一个人最终只能成为普通人才。

 
(三)
电影中这些能够拯救世界的人物,对应着现实世界里各领域的天才伟人。他们在某种意义上,都作了改变世界的工作。不管历史由多少人民群体所创造,期间永远有这些天才伟大的影子。

然而,尽管他们的传记很流行,他们的事迹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谈论。然而仔细考查一下我们会发现,他们却不是管理心理学和人才学的研究对象!所以,对于这些人的心理规律,心理学家能够说的也并不多。

研究天才是很困难的。只有一个领域里面最杰出的那小批人才能被称为天才,然而他们很难作为一个群体被心理学家进行统计分析。举个例子,如果心理学家要把“世界五百强企业创始人”作为对象进行心理统计,他们要么已经去世,要么完全无法配合调查。其它领域金字塔顶上的那一小批人物也都有这个特点。

所以到目前为止,管理心理学还是以研究一般人才为主。尽管西方社会已经进入了后工业时代,尽管那里出现了一大批创意主导的企业,但管理心理学到目前为止,仍然是以对传统工业企业研究为主的。它的基本目标还是怎样更好地完成人职匹配。甚至在《魔法师的学徒》里,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理论的影子。戴维并不想自己做什么,是有一件事硬派到他的头上。

不过,在另外一些新近完成的英雄电影里,编导已经开始展示英雄们艰辛的成长历程了。在《黑暗骑士》中,性格单一的蝙蝠侠展示出他的阴暗面。最新两集007电影干脆从菜鸟“邦德演起”,表现他的脆弱、胆怯、惊慌失措。这些电影的卖座都超过了它们的正传。这说明观众们仍然喜欢英雄故事,但更愿意看一看这些人如何成为英雄。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