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打群架、酗酒、多角恋爱、婚前性行为,然后以循规蹈矩的成年人生活结尾,乍看上去,《万物生长》与从《致青春》开始的一系列青春电影没什么两样。但在这部电影里,医学院的学习生活被高度融合于剧情里,让它成为一部专门讲高知识群体的科技文化电影。最起码来讲,看完其他类似的青春片,你想不起主人公是读哪个专业的,《万物生长》肯定不会这样。

 

 

说来我和片中的角色们一样进过解剖室,见过尸体,也背过“一嗅二视三动眼”的口诀。只是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不能象医学院学生那样接触更多的标本资源,但有些感受还是能够共鸣。医学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把人还原成动物。于是,爱恨情仇都因为这种知识上的还原而变得异样,产生陌生感和新奇感。

影片中,秋水和白露刚发生关系,白露就开始解释性冲动的神经生理过程。厚朴发现单相思的对象与老师有染,就用讨论脑定位功能的方式刺激老师。男妇科医生到医院实习,女病人完全不配合。在这些情节里,世俗情感和价值观与冷静的科学思维形成了鲜明对比。如果原创作者不是毕业于医学院的话,相信很难写出这些细节。

影片最典型的一幕是秋水和柳青在解剖室里发生关系,周围摇晃着人体标本。把生与死摆放在同一个画面中,这种安排产生了强烈对比。除了医学院,现实中任何地方都不会摆放那么多骨骼和内脏。而要能在影片里表现这样的“典型环境”,编、导、摄、布景、道具各环节的人,没有一定知识基础是不行的。


全文发布于:http://www.kejiwenhua.cn/aspx/default/picshow.aspx?classid=151&id=2437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