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刚 笔名:海晨星

 

大家好!我叫李刚,是一名科幻爱好者,同时也是科幻悬疑小说《异客谜城》的作者。
 

首先,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
 

《异客谜城》是一部建立在量子力学与膜理论基础上的科幻小说,同时融入了逻辑推理和心理悬疑等因素。小说以科幻为架构,以悬疑拉动阅读,环环相扣,一个疑团迎刃而解,新的疑团又会产生,直至最后一刻,真相才昭然于世。

 


 

以下我简单介绍一下小说的开端部分的梗概。
 

这是一个关于背叛与救赎的故事。开篇的楔子描述了一个暴风雨的夜里,深潜器在海平面以下4000米,偶然发现了一只鹰,一只在冰冷海水中承受着400个大气压,却振翅欲飞的鹰。紧接着楔子戛然而止,故事进入第一章。
 

一个深秋的傍晚,主人公辞去了坚持多年的工作,就在独自回家的路上,他忽然体验到了即视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周围的一切突然定格,从未经历过,却似乎在某个特定时刻发生过。
 

接下来的几天,即视现象与主人公强烈的头痛交替出现,愈演愈烈,甚至在某些时刻一度让他认为,眼前的似曾相识确实被他亲身经历过,并不是所谓的即视现象。
 

同时,伴随种种异常的还有他家中的疑似失窃。但是,检查完被人翻得凌乱不堪的房间后,他发现家里不但没有丢失什么,反而还多出了东西。由此,主人公陷入了矛盾之中,他怀疑自己是否患上了某种可能导致记忆空洞的精神疾病,遗忘了购买某些东西的过程,或者,他大胆猜测,他正在被某个组织或机构调查。
 

主人公的心理负担逐渐加重,因为随着时间推移,种种的迹象表明,异常现象更多地源自他的精神问题,就是说,很可能由遗忘症导致了记忆空洞。他开始浑浑噩噩地生活,整个精神游离在即将崩溃的边缘。
 

可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他频繁体验到的即视现象,令他不但对正在经历的一切感到熟悉,甚至开始预见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并且根据他的预测,一起惨重的连环车祸被及时阻止了。
 

抛去了精神疾病的心理负担,答案只剩下——被人调查,疑云重新升起。他没有值得觊觎的财富,没有左右他人利益的权利,他只是街头巷尾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年轻人,又有谁会躲在暗中,鬼鬼祟祟地调查他呢?就在他感到精疲力竭、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封神秘的来信出现了,细读之后,真相浮出水面,但更大的疑惑却接踵而来……
 

等待他的,是一段充满艰辛、无法预见的神秘旅程。
 

时间有限,我只简单介绍下开头的部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小说还从物理学的角度对即视现象,以及一些始终悬而未决的科学谜团进行了解释,例如百慕大、螺旋星系过快的旋转速度等等。我知道我的解释不一定正确,但幸运的是,正确的答案至今还没人给出。

 

下面我以普通观众的视角去谈一谈我们的科幻电影,以及对中国科幻的期待。
 

来这之前,我问过身边的一些朋友,问他们对中国的科幻电影有什么看法。
 

综合了一下,负面意见基本是:国产科幻片档次低,故事内容粗糙。还有人直接表示,根本没看过中国的科幻片,虽然美国的科幻千篇一律,可只能选择好莱坞,因为没有选择。
 

而积极的意见则包括:例如一个女生说,谈不上喜欢科幻电影,但是,有点期待中国本土出产的科幻电影。另一个男士说,如果一部国产科幻片和一部好莱坞科幻片摆在一起,相对来说比较支持国产片。好莱坞虽然特效震撼,但剧情缺少创意。国产科幻片还是有希望的,不过不能跟着好莱坞走,要拿出五千年文明的沉淀,做出自己的特色。
 

暂且不论五千年对我们的科幻是束缚还是启迪。大家的意见至少说明,很多观众,在心里还是对中国科幻片有所期待的。即便那些崇尚好莱坞,排斥国产片的人,多多少少也在冷眼盯着国产科幻,关注着是否有好作品出现。
 

所以,我认为中国科幻影视必将繁荣,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我们虽然存在资金、技术方面的不足,可也确实有着某些优势。我们有不乏想象力的创作者,有悠久的历史、广阔的地域,无论从时间还是空间跨度上都能够挖掘出较好的题材。
 

2.我们有着超级强劲的消化吸收能力。半个月前,在一个国防展上,我被一家公司的名字吸引了,因为这家公司叫I Robot——我机器人,与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威尔史密斯的科幻电影重名。走近一看,这家公司正是制造机器人的,虽然没有电影里那么神乎其神,但生产的机器人确实也非常先进。
我机器人公司总部位于加州。展览现场,有位非常阳光的技术人员,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了五分钟他们的机器人有多么智能多么先进,但全部讲完之后,他冲我们笑了笑,说:“我们的机器人真的非常棒,但绝不卖给中国人,绝不!”没等我发问,他又接着说:“因为中国的工程师就是一台真空吸尘器加超强复印机。我们有一款产品曾流入过中国,几个月后,这款产品就被复制出来了,而且,还改进了我们原型产品的两个不足。”
我没说什么,转移了话题,指了指他们公司名,说:“我喜欢这部电影。”

 

没想到他也是科幻迷,自称是漫威的铁杆粉丝,并且还有三年在好莱坞的工作经历。
 

于是我又说:“其实我们没有那么强的复制能力。我们的影院天天放你们的科幻片,可我们一部也没有复制出来。”
 

他觉得不可思议。思考了片刻,说:“那是因为你们还没有想做。”
 

的确。但是现在,我们想做了。今天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探讨这个问题,我感觉,我们在学习模仿的同时,如果再多一些创新,一定会拍出非常好的作品。
 

3.市场需求逐渐增大。从小喜欢《机器猫》、《变形金刚》,被科技产品武装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了影院消费主体。而国内现有的影视题材已经饱和,他们需要更有科技感的新鲜元素。即便时间与社会不断将他们现实化,可他们内心深处仍藏有蠢蠢欲动的科幻情愫,一旦遇到契机,将一触即发。

 

接下来,再简单说两句我对中国科幻电影的期待。


全文发布于:
http://kejiwenhua.cn/aspx/default/picshow.aspx?classid=151&id=1673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