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英国有个老笑话,说伦敦某条街上住着三个裁缝。第一个挂出招牌,称自己是“伦敦最好的裁缝”。第二个一看,马上挂出招牌,称自己是“英国最好的裁缝”。第三个怎么办呢?也挂出一个招牌,上面写着“本街最好的裁缝”。
   
在国内科幻界,许多人迷恋创作宏大的星际背景,仿佛不写十个八个星系,就不能完成一部挂着“科幻”两个字的小说。郑军在这种氛围里是个异类,他着重写我们自己这个星球。能把这上面的山山水水写清楚,是郑军在许多部科幻小说里追求的目标。
   
郑军小的时候,家的墙上挂着世界地图。那时候他经常给客人表演一个节目:客人提一个国家的名字,他报出那个国家的首都,然后大家到那张地图上验证是否准确。没人要求郑军记这些,是他自己有兴趣。八十年代郑军上学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还没象今天这样强势回归,“身在西大洼,放眼亚非拉”,当年这种社会气氛在今天某些人看来可能是笑话,但对郑军却不是。他完全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成长起来,养成了向外看的习惯。
   
1998年,郑军开始创作他第一部长篇《时代之舱》。在设计背景时,他要把整个世界划分为45个“大教区”,郑军在一个地球仪上完成了这个工作。和后来郑军的主要作品相比,《时代之舱》仍然是一部架空背景的小说,他在这本书里体现的全球意识还缺乏自觉,只是儿时保持下来的兴趣。
   
2001年,郑军创作长篇《冰与血》(首版名为《寒冰热血》),开始自觉地将全球意识作为小说副主题。这部小说的反派是索马里海盗!这在今年当然算不上有创意,但回到2001年,有几个中国人关注那个偏远小国呢?
郑军为小说设计这样的背景,源于他认识的一位北京科幻迷。后者在非洲国家莫桑比克作了几年生意,向郑军讲述了中国人在非洲大陆艰难开拓的一些事,激发了他的浓厚兴趣。
   
2003年,郑军创作《神使》,第一次明确表达了某种全球意识。小说里有个神秘组织,掌握着不少超级机密。这个组织准备公开亮相,又不想这些技术秘密落入歹人之手。怎么办呢?他们把一个中国官员和一个美国官员找到一起,对他们说出这个秘密。理由是,将来世界就是由这两个国家共管,所以有什么大事,最好让他们一起知道。
    几年后,媒体才开始炒作“中美国”、“中美共治”这些概念。可惜,《神使》一直到了2011年才被出版,变成了后知后觉。
   
2004年,郑军创作出《海与人》(首版时名为《惊涛骇浪》)。小说主题非常明确,就是要树立中国人的海洋意识。作为最重要的故事背景,小说描写了中国在南太平洋拥有的一片海洋区块,国际海底管理局允许中国在那里勘探资源。到现在也没有多少人关注这片几万里外,几千米深的“准国土”。
   
2005年,郑军创作《神圣后裔》,将背景设置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篇小说里,郑军开始有意识地描写中国的商业扩展。即使在这个不受人关注的太平洋岛国,也有大量中资公司。在这部小说里,海外中资公司只是背景,几乎没参与到故事里。2012年,郑军创作《孤岛潜流》时更进一步,直接让一家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开办的中国公司成为故事主线。而中国海军医疗船“和平方舟”号成为抢救该国首都于危机中的主要力量。
   
2005年,郑军创作出《天与地》(出版时名为《决战同温层》)。这成为他第一阶段科幻创作的高峰。小说的背景从南美直到澳洲,反派组织的势力遍及全球,对国际背景运用得更加熟练。
   
不久前,“中国在格陵兰岛建海军基地”成为国外媒体热炒的话题。或许很多中国人这时才知道,我们的开发脚步已经迈到那么遥远的地方。其实,2012年底出版的《西北航线》,就是一部描写中国人参与北极资源开发的科幻小说。郑军在这部小说里,描写了未来可能与马六甲海峡同样重要的一条中国海洋生命线。而格陵兰岛上的中国勘探基地,也是小说里一处重要场景。
   
作家写到一定程度,总会在作品里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希望用小说引领国人向外看,培养这个民族的全球视野,不要被狭隘民族主义所裹胁,就是郑军自觉贯彻在其科幻创作中的一个任务。中国是全球“坐二望一”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的公民如果总觉得自己“积贫积弱”,总是只想着自己怎么“翻身求解放”,不知道该对全人类承担什么责任,那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基于这种认识,郑军在小说里写到中国人在海外扩张的脚步时,总不忘记提醒我们应该承担许多全球责任。在《海与人》里,中国商人与国际生态主义者的冲突成为故事主线。在郑军看来,象“围堵日本捕鲸船”这类事情早晚要落到中国人头上。我们不应该把它当成笑话看。在《钟声》里,郑军认为中国迟早要参与全球主要国家对高科技危险品的限制,否则自害其身。
    或许这些观点中国学术界里算不上多么前瞻,但在中国的小说界,似乎从来没有哪个中国作家从这些角度来描写自己的祖国。
   
郑军的全球意识直接体现在他的短篇《护身符》里。这篇小说被多位科幻界前辈提倡,但很少有科幻迷喜欢读。小说情节很简单:全球宇航员群体里秘密流传一份文件,那是加加林第一次上天后写下的日记。每个新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其他人就想法把这份文件的复制品送给他。许多年后,“太空人”成为一个特殊文化群体。因为只有他们,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狭小和脆弱。这个短篇写于2000年,早于上述他的任何一部现实背景长篇科幻。这是郑军小说国际主题的开始。
   
不去关注几万光年外的星空,扎实地写好自己这个星球,写好祖国在地球上应有或者将有的位置,这就是郑军给自己布置的写作任务。他完成的还不算很好,但已经开始了可贵的尝试,并且不断地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