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需要什么,你真的知道?
上周,“世界足坛第一教练”穆里尼奥成就了“三冠王”的伟业。对于这位正经八百出身心理专业的教练,舆论都在谈他如何在竞技领域玩心理战,我却独独记得几年前他答记者问时说的一句话。记者问他:你现在带队有没有压力?他回答说,这个世界上有好多母亲,每天醒来后不知道给孩子吃什么,她们才有压力。

只有真正懂得调节心理的人,才能讲出这样的话。穆里尼奥说出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真理。如果时时用这句话提醒自己,那生活在今天的人能有多少真正的压力呢?至少对于象我这样四十出头,还保存着贫困记忆的人来说,有太多的压力只不过是自寻烦恼。然而,这个简单的道理许多人并不知道,或者说不想知道。

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两段自己的经历。1990年我刚刚工作。有天我去一位长辈亲戚家里拜访他,发现他正做愁眉苦脸状。我问他遇到了什么麻烦?他说同事家刚刚买了一台新冰箱,他要买一台牌子更亮的,把家里的旧冰箱换掉。当时冰箱还算是“三大件”之一,他正为筹这笔钱而苦闷。

我当时很纳闷,买不买冰箱和同事有什么关系?亲戚回答说:你刚工作,你哪里晓得,现在过日子大家都在比。你比别人差了,人家就瞧不起你。

给我最深印象的不是他说了什么,而是他说这件事时的表情。那么紧迫,那么咬牙切齿。一个给孩子找不到食物的母亲,其焦急程度也莫过于此。为什么“买一件比邻居更棒的东西”,就能从中得到快乐呢?这不仅很荒唐,甚至有点不道德,因为这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虽然如果邻居真为此痛苦,那种痛苦也很荒唐。

1993年,当时上海浦东刚刚开发,到处搞招聘。我就千里迢迢去找机会。出门时带了一千块钱,相当于当时三个月的工资。到了上海,那里的亲戚们看我远道而来,又给我塞了不少钱。结果一个月下来,工作没找到,这些钱全部消费在上海摊了。当时给我的感觉,就仿佛有什么魔力从我口袋里往外吸钱,想捂都捂不住。

当然,咱可不是一般只能挨宰的主。回到家后,我立刻翻开《心理学大辞典》,找到其中的商业心理学分册,从头到尾通读一遍。以前对这一册根本不重视,现在一边联想在上海的经历一边读,脑子里豁然开朗。原来世上诱惑人掏钱的办法那么多?商品如何包装、橱窗如何布置,定价上如何耍心眼儿……平时在商店里视而不见的一些情形,原来全部是陷阱。

感谢这两件事的教育,它让我建立了两个原则,一是不管钱多钱少,自己问自己需要什么,从来不管周围的人身上穿什么、家里有什么。二是对各种广告,或者商品促销方法都建立了免疫力。我甚至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掏钱的瞬间要想一下:这次我有没有在哪个环节上中了招?

现在,我只有工作上的压力,没有经济方面的压力。口袋钱再少,也比那些给孩子找不到食物的母亲强得多,那还有什么可焦虑的呢?私下里听到一些高级白领朋友抱怨“钱不够花的”,我也总是笑而不语。如果将“攀比消费”和“被诱消费”这两样纯粹发自心理因素的消费去掉,社会上真正“钱不够花”的人其实很少。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