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校园血案心理谈

(一)

从三月23日到五月13日,两个月间,中国大陆发生了六起校园血案,被害的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达数十人之多。这些事件震惊全国。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都为此设置了特别的安全防范制度。同时,人们也在讨论这些事件的起因和教训是什么。

从犯罪心理学角度讲,这是一些典型的反社会犯罪。受害者都是不特定的人,和犯罪嫌疑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受害者只是被犯罪嫌疑人当成他心目中“社会”的一部分,成为后者“报复社会”的具体对象。其实,举凡大规模投毒、爆炸、纵火等犯罪行为,几乎都是这种没有具体动机的反社会案件。将孩子做为犯罪对象,只是此类犯罪的一种最新体现。

反社会犯罪往往是由一种反社会人格所导致的。反社会人格最早被称为“悖德狂”,它不是精神疾病,没有生理上的病变原因,也没有幻觉、妄想、或者智力低下等精神病因素。这样的人如果产生犯罪行为,都要负刑事责任,并且不会被送到精神病院就诊。

反社会人格最大的特点是把一切责任推给社会,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内疚感,好象在心灵中没有设置刹车。当人们读到此类报导时,往往会纳闷:这些人面对幼小的孩子怎么能下得去手?其实这正是反社会人格的特点:一般人下不去手做的事,他们能够下狠手。

笔者曾经看过一个罪案报导。犯罪嫌疑人抢劫出租车,杀死司机后销赃时被警方抓获。记者去采访时,犯罪嫌疑人在镜头前面称,自己这样都是“被社会形势逼的”。记者请他具体解决是被什么社会形势逼的,结果他说,他向别人借钱作生意作赔了,还不上钱,所以想劫车卖钱。

这便是一个反社会人格的典型例子。可想而知,成千上万的人都遇到过“贷款经营失败”这种事,但他们不会从中得出“社会形势逼迫我”这个结论,更不会实施抢劫。这是逻辑出发点的不同。一般人愿意承担行为失败的责任,“认栽”。而具备反社会人格的人则认为一切问题都来自社会,自己全无责任。

人生总少不了各种挫折。从这种绝对外推的逻辑起点出发,这些人与社会的矛盾只能越来越激化。现在一些舆论从这些案件追究到社会不公正、贫富不均等原因,我想有些过于迂阔。贫富无论怎样不公,也不会导致成千上万的人去实施校园血案。这些问题最终还要去追究心理因素。

(二)

既然是心理问题,那么,心理机构能对这类事件的发生起某些作用吗。目前看来很困难,心理咨询的一个原则就是“不问不理”,而反社会人格的人恰恰不大可能主动去作咨询。

世界著名心理咨询大师的著作国内已经翻译了很多,里面有不少生动的案例。读后我们就会发现,里面完全没有与马加爵、邱兴华,或者与校园血案凶手类似的案例。原因很简单,心理大师们不管洞察力多么深刻,也只能根据咨询室里收集的案件进行研究。而如果一个人尽管心理问题严重,但就是不求助,那么这些心理问题就是心理咨询的肓点。

事实上,绝非所有心理问题都会导致求助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是否能导致当事人求助,把各种心理问题分成C(COME)类和G(GO)类。属于C类的心理问题有:失眠、抑郁症、强迫症、婚姻恋爱问题、职业选择问题等等。有这类问题的人通常会积极求助。而且周围的人也会感受到他们的痛苦,予以同情。至少他们不会干扰他人的生活,令人反感。

而高度自我中心、反社会人格障碍、偏执人格、迫害妄想等心理问题,当事人难以体会他人的感受,仇视正规的社会机构,怀疑周围人在迫害自己,自然也不会相信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其实,举凡导致重大群死群伤事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连环杀手,哪个不是有这些心理问题?但你能指望他们主动做心理咨询吗?

因为心理工作这种“不问不理”的现存机制,许多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都被忽视了。比如,韩国青年赵承熙曾经去作过心理咨询。但后来他离开了,咨询师明知他可能有严重的问题,但也只能给周围的人提个醒。结果赵承熙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校园枪击案。两年后,居然在同一所学校里,另一个曾经接受过心理咨询的学生又制造了杀人案,他同样是自己中断了咨询。

笔者认为,商业化的心理咨询对此类事件可能没什么帮助。应该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制度,通过能深入社区的社工机构主动关注这些有心理问题的人群。事实上,反社会人格虽然难以改变,但并不难观察到。一个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会把亲朋好友搞得鸡犬不宁,他周围的人都有会有直观感受。

(三)

接连多起校园血案发生,也使人联想到媒体在这中间所起的作用。已经有人在呼吁媒体是否不要在报导此类案件,以免诱发新的同类案件。

媒体对案件过程深入细致地报导,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诱发模仿行为。2001年底,天津市发生连续几个月“艾滋病人扎针”的社会恐慌。当地警方曾经抓捕过几个犯罪嫌疑人,并在电视新闻中亮相。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是听到此类传闻后进行模仿的。可见犯罪信息的流传引发模仿的可能性有多大。

西方媒体对恐怖袭击也有大量详细的报导,同样产生了诱导效应。刚发生的纽约时代广场未遂恐怖事件,就被怀疑是个别人的模仿行为。

然而媒体对于突发事件负有报导的责任,不报导毕竟不可能。合适的作法可能就是及时报导,但不详细叙述,以免过多细节暴露在公众信息中。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