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下个月,我将拿到自己第七本民科类作品的样书。如果不出意外,去年签的合同都能落实,今年底以前我会将手里的民科出版物增加到十二本。差不多同一时间段里,我小说类出版物将会达到十六本。因此,民科著作占我著作总数将近一半。

如果去计算我发表过的短文,民科作品总量几乎是小说的十倍!因为我平时就不怎么写短篇,要写小说就写长的,反正不缺出版社要。民科类作品写长了却不容易发表,所以只好写短的。两方面的差异就是这么形成的。

所有这些民科类作品的稿费加起来,能够让我混个温饱。再加上小说方面的稿费,能够让我够上小康。我知道,有很多民科朋友不光要自己投入财力精力搞研究,末了还要自己掏钱出书发论文。和他们相比,我这个民科做起来算是快乐多了。

事实上,我应该算个纯民科——既不在科学共同体或者学术共同体内,又用主要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些事,并且它们给我带来的收入与投入大体相仿。摆出这些数字,是想提供一个民科的案例,就算凑凑民科研究的数吧。

我是怎么走上民科之路的呢?说来话长,大学期间,我就读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当时的系主任沈德立,后来成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心理学科评议组第一召集人。所以我算是接受过心理学的科班教育。大四的时候,我开始形成自己的一套心理学理论,大体是将人类活动置于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位置,用活动概念重构整个心理学理论。这不算一个新主意,前苏联的维戈茨基和美国的行为主义学派都是这么搞的。不过他们没搞下去,而我觉得,我可能找到了把这条路发扬光大的新方法。

接下来怎么办呢?按照我自己的理解,人类行为不同于其它研究对象,最好的地方是现场,是现实生活,要做现场研究,要把自己投入到真实的社会中去,而不是实验室,或者走马观花去调查。而且,大部分中国人怎么生活,我就应该怎么生活。若非如此,我不能说自己能理解中国人。

于是接下来我就走了这么几步。先是将自己的城市户口换成城镇户口——因为大部分中国人没有城市户口,所以我也不应该有。然后再放弃“国家干部”的身份,成为一个体制外的自由职业者。因为大部分中国人不是国家干部,所以我也不是。我甚至想找一个村子落户,彻底换张农业户口,从中国社会真正的最底层开始体验生活。不过这触及到了亲人们的底线。他们能允许我这么折腾已经很不错了。

这么折腾来折腾去,大约在九十年代后期,我觉得自己的理论思考已经逐渐成熟。然而问题来了:这时候我也终于明白,自己再想进入学术共同体那是根本不可能。我当时的真正身份是一个农村个体户,后来小生意破产,就成为进城农民工。不说每日,至少每月要有相当长时间为糊口操心。

以这样的身份地位再去坚持自己的学术梦想,那只有去当民科了。这是我当年选择做自由撰稿人的出发点——多写东西,多发东西,赚稿费的同时让出版社、杂志社认识自己,能混些发表园地,再发自己真正想搞的那些民科产品。

现在,这也是我从事自由撰稿人的基本目标。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不花全部时间写小说,还要写那些什么理论著作,答案是那才是我的初衷,是我真正想写的。都说苦闷生文人,我最苦闷的时候从来不写诗文小说,只写我的理论著作,只有这些文字才能暂时平息我的痛苦。所以我很清楚,自己根本不是一个文人,本质上还是个民科。

我出版的这些民科作品,一类是对科幻的研究和资料整理,到今年年底总共有八本。它不是我从事写作的出发点,只是我民科研究的切入点。至少,我的理论研究是从这里被人认识的。现在看来,这些产品(我不会说它们是成果)满足了不少人收集科幻资料的需要,所以它们还有存在的必要。

另一类是心理学,也就是我当年想创造的那个宏大的学术体系。我想用它来改造哲学、改造心理学、改造文艺理论、改造历史学、改造社会学……这种典型的民科式研究倾向,是不可能到哪里申请经费的,只能靠民科方式才能坚持下来。这一点我在今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清楚。

从大学毕业起就当民科,到现在凡二十二年,我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不少经验和教训,从历史上著名民科的实践中获得不少经验和教训。我还结识了田松——国内研究民科现象的专家。他那里主要总结了搞民科的教训。还有刘华杰、刘兵、江晓原这些朋友。他们没把民科当成自己的研究课题,但会提出一些真知灼见。这些我都认真记在心里,并用于调整自己的行动。

下面,我把自己22年民科生涯的体会讲给仍然在做民科,或者正想做民科的朋友。

首先,不要强求科学共同体认同你的研究。你越有这个想法,越会产生挫折感。当然,很多民科(包括我自己),都是从那个科学共同体里接受教育的。所以内心里觉得文章能在“XX学报”上发表,或者自己能成为“XX学会”的会员,那才叫功成名就。你最好从明天就放弃这个念头!我们不就是要寻找自己理论的支持者吗?找到了就行了,管他谁是谁。而且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哪里不能贴出你的研究成果?

其次,如果你有很大的志向,比如成为“XX领域的哥白尼”,或者“解决宇宙人生的终极问题”。你要学着图穷匕见,让公众一点点接受你的成果,不要在研究的第一天就嚷嚷出去。那样除了让别人把你看成精神病,不会有别的结果。即使历史上真正的哥白尼,活着的时候连《天体运行论》都没出版,何况荣誉了。所以,如果你真决定要成为这个档次的学问家,你得准备花一生去追求。

再次,宣传是必要的,但不断夯实你的研究成果更必要。让你的理论解释更多的事实,预言更多的事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更好的宣传。如果你几十年都在原地踏步,再多做宣传也没有什么用。十几年、几十年时间下来,人家“专科”都不知道发展到哪里去了,民科怎么能呆在原地不动呢。

最后,要努力修练你的沟通技巧,包括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专科”们不需要这些。他们写一篇干巴巴的论文,只要里面有成果,就可以被认同。我们不行。迄今为止我最成功的一部民科出版物《心灵简札》,主要因为文笔优美而再版。每个地方都把它介绍成“一部心理学的入门书”,其实里面夹杂了我大量的理论私货。

如果你不可能有正规渠道发表你的成果,我建议你学着我这么玩,努力用更漂亮的文字来毒害更多的人。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