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纵览中外,很少有哪篇科幻小说是因为塑造好一个人物而成功的。《命运夜总会》算一个例外。它最成功之处便在于塑造了徐国甥这个人物。

文学理论强调,丰满的“圆形性格”高于概念化的“扁形性格”。徐国甥这个形象有着典型的圆型性格,许多看似矛盾的性格特点集中在他身上,且有机融合,并不突兀。能够塑造好这么一个人物,充分体现了郑文光的创作功力。

徐国甥能跨越文革、改革开放两个时代,又从大陆混到香港。但没有真正跌倒过,总能过关,而且发达。在小说里,徐国甥反复强调,他做的一切都不违反香港地区现行法律,所以不会受到惩罚。作者仿佛深知这样一种人的厉害,在他的笔下,徐国甥最后只能被命运本身惩罚——成为他自己实验的牺牲品。

作为小说的科幻构思,用电波影响人不是一个新主意。别利亚耶夫在《大独裁者》里便以这个构思为素材。几乎同时,中国作家顾均正在《和平的梦》里描写了日本间谍用电波控制美国人的故事。不久前,根据前苏联科幻小说《做神难》改编拍摄的电影《人烟之岛》中,用电波控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线索。

不过,这些作品都是讲怎么把一种思想输入人的大脑。然而就目前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来讲,还无法找到具体一种思想会表现为什么样的物质形式,是细胞的改变?是不同频率的电波?还是某些生物化学变化?科学家只能用化学药品改变人的情绪状态,离改变思想还差得很远。

不久前,德国心理学家研究了电磁活动对人脑活动的干扰。他们让被试坐在静室里,让屋内充满强磁场,被试报告说看到了闪烁的白光。这是最接近于用电磁波影响心理活动的实验。

郑文光在《命运夜总会》里没有让徐国甥拥有可以改变他人思想的电磁武器,那样有点超越现实太远,有违作品本身的现实主义风格。他只是让徐国甥的法宝解除人的意志控制,唤起潜意识中的罪恶记忆。目前人类已经能够用药物形成类似的效果。

郑文光一直在科幻作品里主动追求文学技巧。这在《命运夜总会》充分体现出来。小说里许多场面刻意构造,文字精雕细刻,人物性格饱满突出,无不体现着作品的厚重感。

文革是一场噩梦。一些主流文学家二三十年都走不出这场噩梦,他们只会用笔书写噩梦本身。但郑文光是科幻作家,他必须在噩梦乍醒的时候就往前看。所以,当我们读到郑文光使用文革题材写下的科幻小说时,会发现它们一方面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另一方面总把希望留给读者。

《命运夜总会》就是代表。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