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家孩子总是不好好吃饭,会不会有什么病?”

可能每个家长都有一段时间要为孩子的食欲犯愁。某些商家也及时跟进——是的,你家孩子缺锌、缺镁、缺这个,缺那个,总之快点买我的补药吧!其实,绝大部分孩子有挑食现象,既不是缺什么营养,也没有什么病,只是积累生活习惯的一个必经阶段。不是他们“挑食”,而是他们“不会食”。

“挑食”其实是成年人观察婴幼儿行为时用的词汇,带有成年人的偏见。也就是说,成年人认为这类现象是不正常的,但它是否就不正常呢?

如果你家养着宠物,你观察一下它们的饮食习惯,就会发现和孩子差不多。首先是对食物品种有严格的挑剔,不想吃的一口都不沾。其次是不按顿吃饭,每天会吃许多次,饿了就吃,吃饱了多一口都不再进。

如果你有机会观察自然界里动物的进食方式,或者草原上散养的牛羊的进食方式,你会发现这才是动物基本的饮食习惯——种类少,且少吃多餐。人类,尤其是成年人的饮食习惯都是后天培养出来的。不过,同样的行为发生在动物身上,我们都觉得很“正常”。发生在婴幼儿身上,不少家长就认为他们出了问题。

要了解婴幼儿、儿童,甚至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必须从成年人的生活习惯里作“减法”才行。首先,成年人对于食物,是通过色、香、味等全方面刺激来感知的。有的食物还要讲究“脆”或“绵”,这在心理学上叫“动觉”。这些感觉联合在一起,让我们喜欢某种食物,或者讨厌某种食物。

婴儿刚出生时,味觉是最敏感的,其它感觉相对欠发展,他们主要通过味道辨认食物。另外,成年人对于食物的许多记忆是婴儿所没有的。比如一盘烤鸭端上来,我们光看菜的形状就能流口水,但婴儿不可能知道它是什么。类似的情况遍布在成年人的餐桌上,绝大部分成年人的食物,婴幼儿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也不可能通过它们的形状、颜色来建立食欲。

由于刚出生的婴大部分感知觉欠发达,味觉便提供了自我保护的基本功能。所以婴儿不仅会拒绝许多食物,而且伴随着哭闹。经常听家长抱怨说“我又不是喂你毒药。”这句话有意无意说中了婴儿的心理,他们就是把“不对味”的食物当成毒药,坚决拒绝。

人类不同味觉感受能力也有发展的先后顺序。人的舌尖主要感知甜,舌两侧的前半部主要感知咸,两侧后半部主要感知酸,舌后部主要感知苦。而味蕾正是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慢慢成熟的。所以你会发现孩子们都喜欢吃甜食,但不会有才几岁的孩子喜欢喝咖啡。   

认为孩子“挑食”,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孩子不象大人那样按顿吃饭。给孩子哺过乳的妇女都知道,婴儿吃奶都是吃吃停停,有时候吃到半截会睡着,然后再吃。这恰恰是动物的饮食方式,刚生下来的婴儿就是一只小动物。人类社会建立起按顿吃饭的社会习俗,是为了在饮食和其它活动之间更好的分配时间。结果成年人吃饭时便会意识到,下一顿还要等几个小时,所以我现在要吃饱。婴儿是不存在这个意识的。

综上所述,绝大部分“挑食”现象的原因只是还没养成必要的生活习惯,家长慢慢培养就行。然而为什么许多家长却不清楚这一点呢?原因是人类对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记忆得很清楚,你在数学课上学了什么,体育课上学了什么,这些都能记得清楚。但你不会记住自己什么时候不敢随地大小便,或者学会系鞋带。象饮食习惯这样的生活能力,成年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养成的。一旦养成,反而会觉得人类天生就是这样吃东西。其实并非如此。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