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三十年前的孩子喜欢在外面玩,家长喊都喊不回来。现在的孩子喜欢在家里宅,家长赶都赶不出去。《溶洞惊魂》正是在这个有趣的时代变迁里写成的。
 

在郑军的作品中,以廖铮为主人公的小说形成了一个探险系列,《溶洞惊魂》是它的开山之作。最初本是个中篇,因为受读者欢迎而充实成长篇。主人公廖铮是位业余探险家,出生在那个孩子们都上树、下河的年代。廖铮真正的身份应该是作家。但她写的都是自己的探险经历。在这些冒险活动中,廖铮亲自揭开一个个自然之谜,她写的故事也大受欢迎。但总的来说,廖铮仍然不算职业探险家。她和我们大家一样,或者说,我们也能做到像她那样勇敢。
 

以前,探险都是科学家的事儿。到了近几十年,发达国家里面一些人富裕了,又有探险追求,世界这么大,我得去走走!再加上具备经济条件,这些人便自费上天、入地、下海,进行许多很有影响力的户外运动项目。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电影导演卡梅隆,他甚至制造过深潜器,只身潜入大洋中。
 

在《溶洞惊魂》里,廖铮跟随一群专业科学家进入一个封闭了几千万年的原始溶洞。那里没有光线,只有声音。各种生物的听觉系统高度发达,演变出新的生态系统。这个微型生态圈和地球这个巨大的生态圈突然交融,不仅让里面的生物面临灭顶之灾,也让几个闯入者濒临绝境。《溶洞惊魂》除了惊险故事外,也给大家传达了生态环境的基本知识。
 

在国内,探险曾经只是由国家经费保障的科学家去做的事儿。大家会在《魔窟》、《黑暗侵袭》等好莱坞电影里看到外国的普通人搞户外探险,但总觉得那离我们很遥远。差不多十多年前,中国人也逐渐开始了自己的户外探险活动。沙漠、密林都是他们的目标。还有人远赴南北极,亚马逊丛林,东非大裂谷。虽然不像专业探险家那样要冒生命的危险,但也绝对没有舒服的房间、可口的三餐。廖铮这个系列故事正是中国当代民间探险活动勃兴的写照。
 

美中不足的是,《溶洞惊魂》写作时间较早,那时候户外运动在中国还刚刚开始,缺乏实际例子可以参照。现在看来,作者对探险装备和过程的描写还不到位,溶洞里面的生物圈写得很好,但岩石环境就缺乏现场感。
 

像廖铮这样热衷于探险的年轻女子,当年还得凭想象才能塑造出来。现在,不仅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投身探险活动中,中国甚至还有了一支民间洞穴探险队,正是其中的一位女队员竟然创造了单人垂降的全国记录,那是现实中的廖铮。
 

希望大家看完这本书,不仅喜欢里面的故事,也能够热爱大自然,喜欢户外运动。好动其实不是缺点,它代表着探索的兴趣。多点儿顽皮,多点儿野性,并且保留下去,这才是真正的“拥抱自然”。

 

 

全文发布于:http://kejiwenhua.cn/aspx/default/newshow.aspx?classid=174&id=2777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