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问题1:随着《三体》获奖,国内(外)掀起了一波追捧科幻、科幻改编影视的热潮,您怎么看待这个热潮?它将会对科幻的读者、作者和市场分别有哪些影响?
 

答:《三体》获奖是个标志性事件,意味着科幻能够兴旺发展的时代在中国已经到来。设想一下,如果二十年前刘慈欣就写了《三体》这么一本书,能不能找到出版社都是未知数。那时候有能读懂《三体》的编辑吗?有敢于发行它的出版商吗?更不用说有没有足够的读懂它的科幻迷了。
 

我出生于1969年,我同龄人里没多少人看科幻。到80后就不一样了,到了90后,00后,科幻是他们的日常读物。就是不标明为“科幻”的作品,如一些日漫、美剧,实际上也是科幻题材。他们从小就在科幻氛围里长大,对他们来说,不是看不看科幻的问题,是中国作家能不能写出优秀科幻的问题。《三体》最大的意义,就是试出了一部优秀科幻作品在中国的能够达到的影响力的广度。
 

问题2:在近20年的职业写作生涯中,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或挫折是什么?对自己选择的道路有没有过怀疑?是什么让您坚持到今天?
 

答:2005年到2008年有一段科幻市场的低谷。当时几乎没有出版社在作科幻,除《科幻世界》外,其它科幻杂志不是倒闭就是转手。开设科幻专栏的杂志也纷纷取消这个专栏,科幻的发表渠道大大缩小。我在那几年写的作品如《决战同温层》、《魔海迷踪》,都是推迟到市场回升才能出版。那几年给我的经验就是懂得了市场大趋势是多么重要。
 

当然,那几年我也没闲着,而是出版了四部心理学读物,那是我另外一个战场。我从来没把自己叫科幻作家,而是自称科技文化作家,就是把科幻与科普这些东西视为一体的。
 

问题3:您作为一名科幻作家的同时,还是一名“活动家”、科幻的推广者,并且还是文化公司老板,请问您平时是如何看待或面对自己的多重身份?
答:国内一些作家是两者都兼的,如郑渊洁、海岩、郭敬明等。他们把两者融合得很好。特别是上海的蔡骏,悬疑恐怖小说作家,他的公司就正在介入科幻,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重要的科幻出版商。我在这方面还要向他们多学习。

 

 

全文发布于:http://www.kejiwenhua.cn/aspx/default/picshow.aspx?classid=173&id=2638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