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炮火连天,战云密布的韩国,有一群青年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他们不工作,不结婚,不要孩子,一切事情由父母操办。他们中最大的已经三十多岁,早超过了“三十而立”的界限。如果把统计年龄限定在三十岁以下,那么韩国的这群青年便已经接近三十万人,而且呈有增无减的势头。  

90年代英国政府统计本国就业情况时发明了一个词汇——尼特族,指完全丧失就业愿望的年轻人。如今尼特族已经遍布发达国家。在亚洲,最富裕的日本最早出现尼特族,现在这批人中最大的都快四十岁了。澳大利亚未来学家沃特森在《未来50年大趋势》中记载了一个日本的尼特族。此人从二十岁开始不出门,一直生活了十四年。除了看电视,玩游戏,吃饭睡觉,什么也不做。他和母亲住在一起,但母亲在楼下,他在楼上,母亲只是在送饭的时候才上楼。

日本出现“尼特族”时,韩国人曾经嘲笑过他们,现在轮到韩国人自己为此感到忧虑了。如果中国人还没有因此嘲笑他们,那么请现在就为自己做好准备吧,因为中国很可能出现全世界最多的“尼特族”。它是社会发展和生活富裕后的一个必然副产品。也就是说,当中国人收获汽车、住房、金融资产和国际旅游的机会时,也要接受越来越多的尼特族。他们很可能就是你的儿女。

远在各国就业部门关注这一现象之前,心理学家早就发现了类似的不良人格,名叫“inadequate personality”,译为“不适当人格”。这种人办事效率低,适应能力差,遇事不主动,从不与人深交,也决不树敌。他们最大的追求就是让自己无声无息,不引人注意。为此要尽可能回避责任,逃避麻烦,能不做的事就不做。

当你回忆自己在学校里生活过的班级时,总能想起几个这样的同学——你可能从来没和他们说过一句话,他们既不出色也不犯错,现在你可能都想不起他们叫什么。

不适当人格几乎可以改变经济学的一个公理,那就是人人都是经济人,都在扩展自己的利益。至少这些人的追求完全相反,他们就是想着怎么让自己和小猫小狗一样靠最少的物质消费来生活。笔者接触到的尼特族中,有的人经常不给手机交费,因为他们从不往外打手机,只接听。只有到快停机的时候才去交一点费用。他们没有收入,所以也不社交,不应酬,更不在乎什么房子、车、名牌。如果根本不接触外人,便也不会受到别人有房有车的刺激。他们能够把自己的物质需求下降到最低。而在中国一些发达城市里,他们完全可以靠低保活下来。

在物质财富飞速发展以前,人人都要参加劳动才能生存。父母很难有条件养一个懒孩子在家里。“不适当人格”这种心理现象还不能反映到就业统计数字上来。然而当社会财富增加了,社会保障完善了,这种人格的影响就会突现出来。

另外一个影响就是现代社会越来越追求快乐,追求安全,敌视压力。那么,呆在家里哪也不去,什么也不做,难道不是最安全,最快乐的事吗?一位“尼特族”曾经自豪地说:大家不是要环保吗?谁的生活能比我更环保?

经常有人因为家中出现了“尼特族”而去求助心理咨询。但这些人自己从不咨询,因为他们不觉得这算什么问题。心理咨询对此也无能为力。到目前为止心理咨询只能做减法——如果你压力大,或者情绪过激,心理咨询会帮你减少压力,让心情平静下来。但如果一个人就是没压力,没情绪,心理咨询现在还没办法让他振作起来。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不认为它能解决,这是社会富裕和自由扩展的必然副产品。如果有一个成年人就是要选择这样的生活,别人甚至没有权力改变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预防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