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21世纪已经度过了整整10年。我们的地球上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有的国际政治秩序在不断动摇,国家的经济实力对比在逐日转变,全球变暖和超大型的生态灾难与日俱增,而新能源和基因技术的革命又让人看到了一丝逃脱厄运的曙光。这是科幻小说中曾经想象过的21世纪吗?

无论是或不是,有一个答案非常肯定,那就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文明中,有一类文学作品曾经放肆大胆地预言过未来,也曾经无限深情地盼望过明天。这个文学类型,就是科幻小说。从整体上看,作为现实世界的直接映像,科幻小说不但积极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种种心态,更直接参与和投身到现代化进程之中,参与蓝图的绘制,用自己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摄动”了真实世界的建构。

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汇集了中外科幻小说总共20本,希望把上述过程清晰地展现出来。这是一件非常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而且恰逢其时。因为从2000年英国作家罗琳以《哈里•波特系列小说》为龙头而造就的世界范围的奇幻文学热潮,极大地冲淡了科幻文学在书刊市场上的影响力,许多科幻读者纷纷转向奇幻阅读,科幻作家转而撰写奇幻小说。这一巨大的市场转变是否存在着更深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根基,还在研讨之中。但是,过去几年里,笔者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的科幻活动中,都听到过期望复兴科幻的呼声。一些外国作家甚至认为,奇幻压倒科幻的现象对一个国家或文化的长远发展,具有极大的损伤。

好在,随着奇幻文学在市场上的饱和,随着奇幻热潮冲击力的退却,科幻文学终究回到了读者的视野之中。也同样是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上科普作品、科幻作品的销量开始回升,而美国科幻电影的大片迭出,也给这种回升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我觉得这套“中外科幻名著完全典藏版”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在收集国外科幻作品方面,注重了经典的价值。丛书几乎将19-20世纪科幻产生初期的优秀作家全部纳入选择的范围,这给读者熟悉科幻文学的悠久历史提供了很大帮助。选集中的《弗兰肯斯坦》、《失去的世界》、《海底两万里》、《时间机器》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科幻名著。读者能从这些作品中重温过去两个世纪人类对未来的想象。

其次,在收录中国作品时,注重了题材的多样性和跟当前科学前沿的结合。例如,太空探索、生物工程等都是当前中国科学界力求突破的、具有强烈未来价值的科研领域,而选集中的《月球背面》、《太空帝国》、《火星生命基因》等则都是这类题材的反映。阅读这些作品,读者可以对新时期科幻小说中一些领域的发展有所了解,更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保持憧憬。第三,选集注重了作者的多样性。在外国作家中,除了英美作者,还涉及了法国和俄国作家。而在中国作家中,除了从事科研的一线工作者,还有从事出版的编辑,更有专业作家的参与。上述一些特征,使这套丛书具有了自己的特色,相信读者一定会喜欢。

科幻文学之所以能面向未来,展望未来,主要是它自身存在着一种独特的创作模式。这种模式与未来发展的外推预测完全不同。所谓外推预测,指的是按照当前所获取的数据对未来进行线性趋势描述。但任何人都知道,未来的发展受到极多因素的干扰,外推法常常失效。在最近的30年中,苏联解体、“9.11”事件、海湾局势的巨大变动等都没有被外推法预测到,但却在现实中真正地发生,而且影响深远。为此,寻求非外推的、更具有可信度的未来学方法,是当前未来学家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科幻文学这种以未来综合发展的复杂图示为特征的文类,确实应该得到很好的重视。在上述未被预测到的事件发生之后,一些科幻作家曾被邀请参与到对国家发展和未来预期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的参与还刚刚起步,但却预示着科幻作家与作品在未来的全新景观。此外,未来学在最近的半个世纪中逐渐从单一的预测未来,转向预测与建构未来的综合。换言之,我们的未来不单单是等待和期盼,还有积极的努力。而科幻作为一种方法所能提供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蓝图的绘制方式,也将逐渐在未来得到重视。也正因如此,在国内和国外,重视将科幻引入教学的呼声正在日益高涨。

科幻是想象力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发展这种方式,对整个民族的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过去的30年间,西方世界中涌现出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从1840年开始的中国衰落,只是整个世界和中国发展历史中的一个特例时段。中国将重新崛起,回到世界的主轴。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也必须纳入世界体系,进入以西方化为主导的现代化过程,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虽然两种观点至今仍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但中国即将发展壮大,却是一个共识。如何引导这个壮大,让中国人在未来的世界——无论是哪一种世界——中获得身份证、话语权,是当前每一个中国人所必须思考的问题。

笔者认为,针对未来的时代,任何一种行为方式和话语方式都必须具有未来的适应性。因此,极大提高国民的未来应对能力,是当前特别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也是摆在科幻作家面前的首要任务。虽然这套丛书所选择的作家和作品,跟浩如烟海的世界科幻星空相比,仅仅是挂一漏万的零星撷取,但作为一种引子,启发读者喜爱科幻,热爱未来,已经是做了一件好事。希望丛书能在开发读者未来适应能力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