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由于梦本身荒诞不经,且不受意志控制,自古就令人迷惑,成为人们思考的对象。许多封建迷信活动都建立在对梦的误解上。以梦为题材的幻想作品一直非常多。中国人最熟悉“庄周梦蝶”寓言——醒来后不知庄周梦到蝴蝶,还是蝴蝶梦到庄周,现实与虚幻难舍难分,这便可以看成是这类故事的母题。

中国唐代沈既济的《枕中记》便是一部以梦境为题材的作品:书生卢生屡考不弟,郁闷中遇到了方士吕翁,睡在他的魔枕上进入梦境。他在梦中娶了崔氏女、进士登科、不停升迁、甚至几起几落,竟然出将入相五十年。拥有良田、甲弟不可计数。儿女都与名门望族婚配,可谓享尽荣华富贵。结果一觉睡来,吕翁在他入睡前煮的黄梁米饭还没有熟,这便是著名成语“黄粱美梦”的来历。

与“黄粱美梦”齐名的故事还有“南柯一梦”,源自同朝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主人公淳于棼在居室南边一株古槐树下饮酒。入睡后梦到槐安国王招他作东床附马,后又授权他作南柯郡太守。上任二十载,经历无数事件,深得国王重视。后来淳于棼和檀萝国交战失败,公主又病死,失宠于国王。经历这一番盛衰荣辱后才醒来。

我们都知道,真实的梦境回忆起来会感觉很虚假,很荒诞。而这两个故事里的梦境并不象真正的梦那么荒诞离奇,相反却完全象是真实世界。主人公在梦境中的经历也仿佛确实发生过,这反倒使虚构的梦本身显得荒诞。在这里,“真”与“幻”构成了奇妙的辩证法。

另外,故事里梦中的时间要比现实中的时间慢许多。现实中只是一夜,甚至只是一会,在梦里就有几十年之久。这些构思你看着眼熟吧?是的,这就是2010年科幻大片《盗梦空间》的基本构思。我们当然不能说编导诺兰抄袭了中国古代故事,只能说我们前辈的想象力并不差。

到了现代,中国科幻作家也特别喜欢写梦的题材。应其在1980年便写下了《异床同梦》,描写了进入梦境的故事,这篇已经被人遗忘的作品比类似题材的科幻大片产生的时间都早。

故事梗概:

六十年代,心理学家发现了快波睡眠规律。罗田受此启发,认为可以将人的思维象电视一样发射接收。他的设想未受领导重视,但女记者林潇潇对此入迷,并爱上了有才华罗田。然而,一对恋人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成眷属。

十年过去了,罗田已经发明了催眠机和析梦器。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又和林潇潇见了面,后者已经和杨洁志结了婚。尽管两个人表面上都没有讨论过去的恋情,但罗田通过仪器看到了潇潇的内心,知道自己当初拒绝她的爱,是作了错误的选择。他向潇潇道歉,并送给她一只脑电波放大环作礼物。

入夜,罗田无法入睡,便戴上脑电波放大环,希望能进入林潇潇的梦里向她诉说衷肠。接下来便出现了中国科幻史上最早的梦境故事——林潇潇因为失眠,戴上脑电波放大器助眠。她在恍惚间下了床,找到罗田给自己写的信,并发现了现在的丈夫当年搞的阴谋。她和罗田见了面,互诉衷情。杨洁志闯来追赶他们,潇潇失足落水,才发现自己刚经历了一场梦。

小说按照当时的伦理观念,没有安排林潇潇与现在的丈夫离婚。从那以后,她只是用这个脑电波放大器,与心上人在梦里见面。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