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配图
这位专家到电力公司办事时,老总和高管对他很热情,下面的员工总是不理不睬。后来他才知道原因:电力公司一旦用了这款软件,抄表员们就要下岗了!他们中没几个人能升到管理层,享受通过新软件节省经费带来的好处。
面对科技进步,全社会整个人群分成了三种人。第一种人既看得清大势,又有必要的能力,他们带着别人走。乔布斯和比尔·盖茨就是这样的人。第二种人能力不够,但能看清大势,他们跟着别人走。比如当年靠代理IBM起家的柳传志,很少有人认为他及其团队创造过什么,但他们紧跟IT业的每一步。自己发了家,在普及电脑方面也做了不少贡献。
第三种人既看不清大势,又没有能力跟上,就只能被时代拖着走。这样肯定会很痛苦,不仅精神上痛苦,还会带来财产上的损失,比如失业,破产,因修建铁路、水库、工厂被拆迁等。一些人因而走上反抗道路,也是可以理解的。
正统史书上,在反对科技进步的名单里,通常只列出愚顽的主教、保守的文人、落后的官员,绝不会介绍大量普通劳动者被拖入科技进步时的痛苦。似乎这样写,无论在东西方都是“政治不正确”。但不这样写,历史就会彻底失真。事实上,对某种科技进步进行抗拒的往往都是普通人。
对于这第三种人,以及科技进步给他们带来的痛苦,历来有两种态度。科技界里许多人谈到科技进步时,把类似抄表员下岗这种事一笔带过,甚至完全忽略不计,似乎每种科技进步都被全社会欢呼雀跃地接受。
比如,在写到清朝末年修筑铁路的反反复复时,科技史家只会写朝庭中一些顽固派的愚昧表现,但修路必须征地,沿途农民心甘情愿吗?铁路间接导致京杭大运河上大批船工破产,他们又为铁路付出了怎样的代价?这些我没在哪篇文章里看到过详细记录。
另一种是传统文人阶层里的科技反对派,他们浓墨重彩地渲染这种痛苦,似乎科技进步带来的只有不幸。比如三峡移民的痛苦就被中国某些文人反复渲染,评论有之,小说有之,电影有之。如果提笔歌颂这座大坝的功绩,至少在文人阶层那里不算主旋律。
全文发布于: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