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雍正十年,官方出版了《康熙御制文》,类似于“康熙全集”,其中就有《康熙几暇格物编》,篇名是指玄烨在“皇帝”这个正式职业外,于业余时间里研究自然界的心得。它被放到“康熙全集”的最后一编。这不是按文章年份,而是按文章重要性进行的划分。显然,文集编者没看重它们的价值,它甚至没有独立成篇。直到最近,这个文集才在科技史专家的小圈子里受到重视。
《康熙几暇格物编》
康熙是个科学爱好者,在他生活的十七、十八世纪之交,并不存在专业科学家。如今声名贯耳的同期西方大科学家不是教士就是贵族,科学对于他们都是业余爱好。这些人手里有资源而能用在科学研究上,并不是出于别人的要求,全凭个人爱好。在这点上,康熙强于中国历代帝王。比如他的孙子乾隆,一生写了上万首诗,却无“格致”方面的文章传世。
作为治理广阔疆域的帝王,康熙要主导对山川形势,物产资源的官方研究。这与科学有很多交集,历史上类似的帝王都有这方面的贡献而不为人重视。比如蒙元帝国的皇帝经常展开大规模国土调查,地理测绘,俄国沙皇强力推动对北极地区的探险,更不用提西班牙国王出钱让哥伦布探险的故事。
在《康熙几暇格物编》中,作者多次对山脉走向,河川发源进行探讨。其中有多篇提到极昼现象,还根据地理调查队的记录研究“蒙气差”。根据戈壁地区挖掘的海洋生物化石,他已经推断出那里以前是海洋,只不过对地质变化的时间没有估算准确。
全文发布于: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