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文化娱乐品的种类之一,科技文化产品拥有自己的美学基础,那就是科技美学。反过来,科技美学最重要的表现载体也应该科技文化产品,而不是论文、专著或者机械设备这些直接的科技产品。
科学文化学者一直强调科学中蕴含着美学因素,认为科学家在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地遵循了美学原则,这当然是正确的。可是,哪个人类实践领域不包含美学因素呢?南方水田象画一样美,纤夫号子很有韵律,军人出操也很有观赏性。但这些东西都不是为审美才创造出来的,人类创造它们,主要还是图个实际功用,审美素材也只是蕴含在这些实践产品中。艺术家提练这些素材,加工创作出艺术品,它们才是直接的审美对象。
美学原始素材和艺术品有本质不同。首先,审美是创作艺术品的主要目标,而对其它创造物来说,审美只是附带功能。家电和手机现在很讲究设计,汽车款式也不断翻新,但它们都不是为审美才制造的。
相对于直接的科技产品,科幻小说与科学小说、科幻影视、科技美术作品、科学摄影、高科技主题公园,这些东西制造出来就是为了玩,为了休闲娱乐,审美是它们的直接目标,创作者处处要考虑美学原则。
其次,两者呈现的地方完全不同。艺术品主要以文艺出版物、影视片、表演、旅游设施这些形式来展示。普通人不会专门到战场观看部队打仗,或者到江边听纤乡喊号子。但他们会在影院里看战争片,或者到剧场听演唱。
科技美学也是一样,当人们从书店里购买一本《物理学教程》,或者《基因研究最近动态》时,他不会是为了审美才这样做。而当他买下一本科幻小说,他就是为了娱乐、放松和审美。同样,科学家进入实验室,和进入电影院,目的也完全不同。
科学实践有自己的场所——实验室、野外观测基地、学术报告厅、专业期刊。普通人不会跑到这里去欣赏科学之美。所以,如果不专门以审美为诉求创作科技文化产品,再把它们拿到电影院、剧场、画廊这些地方展示的话,蕴含在科学实践中的美不大可能被普通人所欣赏。
再次,任何素材进入艺术品后都是审美对象,艺术品的制造者以审美为目的对它们加工、整理、剪辑、排列,以便突出其中的美学元素。当科学素材进入艺术品,它们也转化为审美对象。
全文发布于: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