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以对科学规律的运用而言,《地心引力》罕见地“硬”,吸引不少技术迷去分析片中情节背后有哪些科学道理。这样做当然无可厚非,我也经常应媒体之邀写这类稿子。不过我还是希望能从电影艺术的角度来分析象《地心引力》这样有代表性的科幻片。毕竟它们首先是电影,它们的制作者把很多“匠心”运用在艺术创作上。不能挖掘出这些艺术创造并加以欣赏,就浪费了一次很好的观影体验。

 

 

 


  

 

《地心引力》最大的特点,是完全取消人与人的冲突,将矛盾集中在人与自然的冲突上。俄国人击毁自己卫星造成灾难,但影片马上就解释说他们有权利这么做。男女主人公开始打嘴仗,灾难一爆发马上就互相帮助的。通观全片,没有任何人与人的冲突。然而这正是女主角英雄形象能够树立的原因——她在对抗几乎无法对抗的自然力。与它们相比,人渺小到了极点。
  

 

这完全颠覆了传统电影的叙述方式。大凡一部电影在策划时,编导就要研究设置哪些人物,谁主谁次,谁给谁以压力,谁给谁以助力。如果戏不够,要添个什么人物。如果钱不够,又要减去哪个人物。于是,角色之间的冲突成为传统电影的主线。但在《地心引力》中,它们统统被取消。影片完场时有的观众才恍然大悟——原来就是女一号的独角戏!是的,他们可能一生都没看过这样一部电影,甚至没做好欣赏此类电影的准备。
  

 

正如片名所指,“地心引力”本身才是最重要的角色。最初它就是“反一号”,导致灾难的自然因素,后来它又是帮助女主人公回家的关键,整个故事围绕着它展开。一种看不见摸不到的自然规律,靠它撑起整个故事,这才是科幻电影作为一种类型片的贡献——它提供了全新的叙事模式。
  

 

把人与自然的冲突放到第一位,压缩人与人的冲突,科幻片并非一步就做到今天这样绝对。象《天地大冲撞》、《后天》这类科幻片,主线也是人与自然的冲突,但是编导屈从传统电影的叙事模式,不得不将人与人的关系摆到首位,落下画蛇添足的遗憾。《地心引力》抓到了科幻类型的主旨,知道剪裁什么,保留什么,把它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

 

原文发表于: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