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寻找这种科普作品:它并非介绍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介绍科学技术被哪些人,哪些机构,以什么方式在运用。按传统的定义,这类作品或许都不能算成科普,但它可能比光谈科学技术本身的科普作品,或者只对著名科学家歌功颂德的科普作品更有价值。
只是这类作品几乎找不到,笔者找了多年才终于找来一本。书名叫《看病的智慧》,作者笔名信天翁,是一位退休医生,从医经验肯定没得说。同时他还是业余作家,出版过几部文艺作品。综合二者,他有能力把医院中一些涉及医学技术运用的潜规则生动地写出来。
这本书主要不是讲疾病和治疗,而是讲大家得了病后如何去看病。为了实际这个目的,作者必须要介绍现在的医院是如何运作的,如今的医生是怎么工作的。
笔者读完本书后第一感觉,就是在外行眼里,一种科学技术的本来面目和它在运用中的表现常常混到了一起。
举个简单的例子,公众现在有种看法:西医总要用一大堆仪器去检查病人,这是它和中医的重要区别。而作者则告诉我们,如今医生之所以上来就给病人开一堆检查单子,有可能只是为了赚钱,因为检查项目的利润高。有可能是为了避免医疗纠纷,保护自己。有这些社会因素存在,我们就不能从纯粹的医学角度来讨论为什么仪器检查被西医广泛运用。
还有一些特殊原因促成了医生们的某些具体操作习惯。比如放射科的医生为什么喜欢拍X光片而不做透视?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怕“吃”太多的X光线,影响健康。这个理由是外行难以想象的。
对于那些被公众瞩目的医疗问题,作者身为医生,能站在公众的另一边介绍细节,开阔了我们的眼界。比如“过度医疗”是怎么回事?“专家门诊”有什么用?“大会诊”有没有意义?作者都进行了透彻的解析。
原文发表于:899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