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龚钴尔 (述往事,思来者)
西北航线的评论
喜欢科幻小说或科技小说的朋友应该都读过美国著名作家丹?布朗的小说《骗局》,内容讲述美国国家侦察局、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的官员和情报人员,深入北极,在浮冰中发现地外陨石和地外生命迹象的故事。小说科技感极强,在冰天雪地中,演绎了一个阴谋与真相对撞的故事。中国科幻作家郑军老师的新作《西北航线》也是这样一部以北极冰雪天地为背景,讲述极端环保分子在北极施行环保恐怖的科技小说,其背景选取之相似,情节编织之紧张,足以媲美丹?布朗的《骗局》。
小说《西北航线》超越了传统科幻科技小说非黑即白的善恶观,也超越了一般人的常识——那就是凡是环保的似乎都是“正能量”。小说讲述了北冰洋西北航线开辟运行过程中,一些以生态保护为己任的极端环保人士,用表面化的宗教语言,招募成员,广泛渗透,制造谋杀案,实现他们的目的。所以,《西北航线》中的人物不是为了坏而坏,也不是天生的坏,而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的而采取极端手段,这很符合很多当代小说的审美趣向。
用作者郑军自己的话讲,这些人其实“既非杀人狂魔,也非恶棍暴君,他们都是有思想的人,只是他们的思想趋于极端,不符合人类主流。”
这些极端环保恐怖分子的所作所为很有一套,作者对这种心理很了解。比如,他们会在人们遭遇北极探险危机时出现,而且会以“单独的步行者”形象出现,他们一身白衣,不带任何给养,貌似“主”或“主”的使者,飞临遇险者的眼前。他们选择的对象也都是科学家,那种对科学研究到接近神性的群体。他们也颇有智慧地认为“神不需要用信徒的数量来证明自己的伟大”。这些经过包装的言行,很容易形成信仰,极端环保恐怖分子就容易招募死心塌地的成员。
而另一派人,作为现行法律的维护者、执行者,必须阻止极端环保恐怖分子。这就是故事发生动力。郑军老师以“杨真”为主角,引入中国、美国、加拿大、瑞典、格陵兰、挪威等等国家,穿插国际视角和历史故事,内容动用潜艇、直升机、高科技毒药、破冰船等等,读来大气磅礴、惊险刺激。
读完整部小说,让我们不禁反省,环保或生态是好事情,需要我们人类用智慧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靠蛮力、极端或自以为的智慧来解决。环保或生态初衷很好,行动也要经得起考量,不能以牺牲任何人的生命为代价,才能实现生态梦想。而那些听上去令人陶醉的言辞,很容易被坏人坏行为利用,这也是我们人类要注意的。
抛开情节。这部小说格局很宏伟,冰雪苍穹、极地苦寒、激烈爆炸、猛烈搏斗……整个读起来很有节奏感,故事的起承、情节的转合,都很像一部电影。郑军老师果然已经迈向了由科幻作家兼职电影编剧的不归路。这其实很好。
中国的小说很多很多都不适合改编成电影,比如《红楼梦》这样的长篇小说巅峰之作,谁要是能把全书拍成电影,主创一准疯掉,观众也会疯掉。而中国的科幻文学或者说,我眼前的这本《西北航线》,作为一种一开始就注重影视改编的小说作品,具有很强的改编基础。用郑军老师自己的话说“我正在学习编剧技巧,不知不觉用写剧本的方法写小说,故事的篇幅近似于一部电影。”希望郑老师能在类电影文学的科幻创作路上继续走下去,而我了解的郑军老师也确实在做这种跨界的事情,希望他能为中国的科幻电影文本找到出路。
《西北航线》这个小说名就经过深入琢磨的科技悬疑小说,必定能给2013年的夏季带来清凉。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