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弗兰肯斯坦》的作者玛丽·雪莱在主流文学界没有什么地位。在专业的主流文学史中,她如果能被记录到的话,充其量仅仅被看作诗人雪莱的知音,似乎她对于文学的价值仅仅在于给雪莱以精神支持,或者在雪莱去世后写过一些纪念他的文字。但在全世界科幻爱好者中,玛丽·雪莱却具有十分神圣的地位。因为正是她创作了科幻文学的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

玛丽·雪莱(Mary  Wollstonecraft)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里。姐妹兄弟五个居然都不同父不同母。她的父亲是一位学者,曾经创作过《政治正义论》的葛德文。母亲玛丽·伍尔斯通克拉夫特(1759——1797)也是一位作家。书香门弟出身的玛丽·雪莱自幼便有很好的文学功底。

不过,光有传统文化的底子,还不足以创作出优秀的科幻小说。玛丽·雪莱对科学的兴趣居然来自大诗人雪莱。象许多那个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雪莱着迷于科学。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他的宿舍里堆满了玻璃瓶、蒸馏器、发电机、显微镜、甚至作实验用的火药、盐酸。雪莱于科学上的造旨多深不得而知,但他对科学的热爱由此可见一斑。而这正是工业革命时代知识分子的特点。

《弗兰肯斯坦》最初产生于一个文学游戏。当时,雪莱和玛丽私奔,住在日内瓦。他们经常与拜伦,以及拜伦的私人医生等人在日内瓦郊外聚会。一次,大家商议作个文学游戏:每人写一篇鬼怪故事。后来只有玛丽·雪莱交了卷,就是这部名垂文史的中篇科幻小说。

当然,尽管出发点只是一个游戏,但作者构思《弗兰肯斯坦》肯定不止一朝半日,它是一部深思熟虑的作品。就是在今天,也极少有一个二十二岁的女孩子——差不多相当于大学二、三年级——能够创作思想如此深刻的作品。篝火聚会只是促使它创作出来的引信。

没有看到这本书的人常常把“弗兰肯斯坦”误认为是书中那个丑陋的人造人,其实那是作者给小说里那位青年科学家起的名字。弗兰肯斯坦可以说是早期的唯科学主义者,颇似不久前秘密培养克隆人的雷尔教徒。他为了制造生命,从停尸房等处收集不同人体的器官和组织碎片,利用当时的生物学知识拼合成一个人体。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雷电击中实验室,让这个人体拥有了生命。

人造巨人天性善良,但由于面貌丑陋,被社会视为一种危胁。无法融入正常社会。他要求创造者为自己制造一个配偶,答应事成之后,与同伴双双远离人间,隐居生活。弗兰肯斯坦答应了怪人的请求,但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又担心怪人因此繁衍出自己的种族,反过来对人类社会构成危险,遂毁去了尚未成活的女性人造人。怪人杀死弗兰肯斯坦的未婚妻作为报复,从此与人类绝决。弗兰肯斯坦追踪自己的造物一直到北极地带,最后双双消失在冰天雪地之中。

《弗兰肯斯坦》确实有资格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因为它具备了太多的科幻文学的本质特点。它用自然观解释故事里的超现实情节——是雷电而不是魔法令怪人拥有了生命。玛丽·雪莱对此有明确的自觉意识。“我不希望这部小说被看做不可思议的神奇故事,既然如此,小说中的种种描述就必须依靠科学的力量去创造奇迹。”参考资料十一、145页

它体现了科幻文艺的重要主题:科学进步与宗教、社会道德之间的冲突。弗兰肯斯坦为他侵犯了“上帝创造生命的特权”而自责,被科学创造出来的巨人则因为无法融入社会,而与人类激烈冲突。它塑造了“人造人”这样一个非人的角色,而塑造非人角色,并借此来折射作者对人性的思考,正是科幻文艺的重要特征。它远远超越了当时乡土文学的狭窄视野,主题建立在人类整体的角度之上。故事本身也由英国一直延伸到北极,具备了科幻小说经常使用跨国背景的特色。

很少有评论家从科学事业本身的角度来分析弗兰肯斯坦这个人物。当时已经有了科学共同体,也有了系统的科学家培养制度,但弗兰肯斯坦是个叛逆者。他认为老师们都无法回答生命到底是什么,只有自己去探索。“我想,如果科学巨匠们是在探求永生和超自然社力的奥秘,那该多带劲儿,这种观点虽属虚妄,毕竟摄人魂魄。而眼前的情况却完全颠倒过来了。这位教授的雄心大声,似乎就是要摧毁那些奇妙的幻想,殊不知我对科学的兴趣,正是建立在这些奇妙的幻想之上的。”

最终,弗兰肯斯坦不是在科学体系内,而是自己独立完成了研究。通过他的行为,玛丽·雪莱无形中确定了科幻小说的一个传统:它所描写的往往不是体制内的科学工作,而是前沿科学,即没有前瞻性的、还没有被证实的科学探索。前沿科学往好里发展会修成正果,成为真正的科学。“相对论”和“火箭研究”最初都属于前沿科学。不过大部分前沿科学并没有成为真正的科学,而是沦为“民科”,甚至伪科学。但不管怎样,前沿科学都是激进的、开放的、神奇的,在社会上也有广大影响。

甚至我们可以说,科幻的素材就是各时代的前沿科学。除了科幻,还有哪种文学类型能关注前沿科学这个重大的人类实践呢?能够将前沿科学话题引入文学,这个贡献也是她作为科幻文学开拓者地位的有力证据。

由于兼备思想性和艺术性,《弗兰肯斯坦》拥有长久的生命力,它被反复改编成电影,直到七十年代,还有通过它改编的最新版本电影上演。除了严肃的改编版本外,还有一些外传、后传和恶搞的电影版本。它也被译介到各个国家。直到今天,作为一本常销书,我们不难从网上买到它的中译本。如此深刻的主题,如此曲折和完整的情节,如此鲜明而又新奇的人物形象,竟然出自一位二十二岁女作者的手里,这本身就是一个科幻般的奇迹。

到了今天,“Frankenstein”已经成了一个习惯用词,指通过科学创造的一切生命,并且通常是贬意的。比如不久前一部描写基因工程制造怪鱼的科幻片就被取名为Frankenfish 《科学怪鱼》

不过,虽然雪莱夫人和雪莱一样都是自由派文人,但受束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作者还是在宗教上作了妥协,让主人公弗兰肯斯坦因为侵犯了“上帝创造生命的特权”而充满负罪感。

当时的玛丽·雪莱自然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完成了开宗立派的伟业,并没有把创作科幻小说当成一项长久的事业来探索。但她对科幻小说这种门类多少具备一些自觉性。1826年,她又创作了一部名叫《最后的人》的科幻小说。这部作品流传不广,但质量更高。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