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1985年,中国科幻受到冲击后的第三年。一部名叫《古星图之谜》的长篇科幻小说横空出世,发行55000册,在那个万马齐喑的科幻低谷中倍受关注。许多“60后”、“70后”科幻迷对这本书都有印象。时隔27年,原作者程嘉梓先生创作的续篇即将与广大科幻迷见面。在此,我们请程先生谈谈这部新作。

 

 

1、你是怎么想起来要写《月球,不再寂静》这本科幻小说的?

十几年前,有一次我偶然在书店里看到一本翻译新书,讲的是人类登陆火星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把火星建设的适宜人类生活了,移民火星的人剧增,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于是在火星上的人们开始要求脱离地球管辖,实现火星独立。这是一部科普类的作品,不是科幻小说。我看了后思路顿开,觉得开发火星显然要晚一点,眼前即将出现的是开发月球的问题。在21世纪,月球上水的发现、氦3的开采利用,特殊科研环境的吸引,人们开发月球的热情陡增。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定居月球的人越来越多,到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他们会不会要求脱离地球而独立呢?地球人能同意吗?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写一个以此为背景的科幻小说的想法就油然产生。我觉得,这如果能引起人们对开发月球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有所思考,也并非坏事。

 

2、最初的构思是什么?

开始构思时,正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那是社会上有一股迎接新世纪的热潮。受此影响,我把小说的主人公之一“月球老人”设计为一个在20世纪最后一天出生、直到22世纪第一天才去世的跨越了三个世纪的人物。又因我想把它写成我的另一部作品《古星图之谜》的姐妹篇,所以让这位主人公成了《古星图之谜》中首先发现西汉古墓的杨继先的儿子。

当时想采用一种比较新颖的写法,设计了两条主线,一条是地球与月球的矛盾发展到战争边缘,究竟是战还是和?另一条主线是,小说的另两位主人公月娥和吴毅刚的恋情在关键时刻究竟是成还是吹?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一共有四种结果,也就是小说有四条阅读路径,让读者自行选择所希望的结果来阅读。

这样一来,小说的篇幅显得有些长,初稿写出来后,已经有四十多万字。

 

3、你在创作过程中参考了什么作品?

要写书就得多读书,读了书才能写书。写作《月球,不再寂静》也一样,写作前和写作中我都看了不少书。

首先是开头我提到的那本引起我思考的、关于火星开发到一定程度时引发的问题的书,可惜当时我没能把他买来,又没能记住这本书的书名。

我看过胡尔克编的《神秘的月球》,张明昌著的《月亮姐妹》,宁维铎著的《地球奇异演化新说》,葛然朗巴·平措汪杰著的《月球存有液态》(1994),力强编著的《星座与希腊神话》,其中还有一本书我从图书馆里只复印了其中的一个章节“7.开发利用月球基地”,它对我的启发颇大,可惜的是也没能记下书名。此外还看了一些介绍天文学知识的书籍、图册。这些书籍一方面为我的小说提供了科技基础知识,免得闹出大的笑话;另一方面也给我很大启迪,丰富了小说的情节。

我知道国际上有个“月球条约”,但苦于一直没能找到原文。后来到北京在国家图书馆里终于查到了《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年12月5日联合国大会通过》文件,于是赶快复印下来。我又从书店里找到沈伟光著的《新战争论》,这对我描写想象中的地月战争有不小的帮助。

我对网上有关月球的信息、甚至网络语言也很注意,目的是要从最新进展中考虑超前的气氛。

 

4、创作过程中有什么趣闻?

这部小说初稿写好后,正好有一家出版社要科幻方面的稿子。一接触,他们对我的选题挺感兴趣,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把稿子压缩到十万字的篇幅。我很看重这个机会,认真考虑了他们的要求。但是怎么琢磨也琢磨不出大幅压缩的方法,把四十多万字的初稿压缩到十万字,对我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最后只好放弃这个机会。后来也有过其他机会,但是他们也不希望篇幅过长。这时我还没有下决心去压缩,稿子就放了下来。

最近著名科幻人郑军正在组织出版一个科幻集子,要二十多万字的新作,我觉得压缩到二十多万字还是有可能的,便积极参加到这个集子中去。怎么压缩呢,经过一番思考,首先把两条主线、4种可能导致的4条阅读路径改为通常的一条阅读路径,这样一来就可以砍掉十万字左右;然后在把两条主线改为一条主线,以月球老人的孙女月娥回到她的出生地——月球开发月球氦3能源向地球传输以及围绕着她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把月球老人杨启闳开发月球的一生经历作为背景保留,把《古星图之谜》主角徐振宇、杨帆从天外归来的故事去掉,这样又可压缩十万字左右。两项压缩相加应该是差不多的,实际改下来真的瘦身一半,成了二十几万字的,而原来的初稿里的主要情节基本保留了下来。

有人看了我的稿子后说,你在小说中的人物月娥、月球上的嫦娥城是不是受到了我国嫦娥号探月飞船名称的影响?其实嫦娥是中华民族人所共知的神话人物,名称相同也是很自然的事,何况我是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确定了这些人和物的名称。

又有人说,你的月球老人姓杨,是不是受到我国第一位航天员名字的影响?我在前面已经说过,当初,上世纪末,我构思时是想写成《古星图之谜》的姐妹篇,所以让这位主人公月球老人成了《古星图之谜》中首先发现西汉古墓的杨继先的儿子,不论以后发生了什么事,这位主人公也只能姓杨了。

构思和写初稿的时候给这部小说起的名字是《静静的月球》,意思是在无声的月球上,在表面静静之下蕴藏着不平静的风暴。但是总感到这个名字含蓄了一点,作为科幻小说还是直点主题为好,到了这次写第三稿时就改为《月球,不再寂静》。

 

5、《月球,不再寂静》这部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部描述人类在21世纪开发月球的长篇小说。

小说将“月球老人”杨启闳一生经历作为背景,着重描述他的孙女杨柳月娥登月创业与曲折爱情的故事,在广阔的地月系内,从一个侧面展现了这个世纪人类开发月球的历程。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人们在月球上找到了充足的水源,开发月球取得了巨大成功。月球提供的不尽氦3能源、丰富的矿产和优越的科研环境已成为地球不可或缺的需要,在世纪末月球居民已突破100万人。为防止把地球上各国间的矛盾与冲突带到月球上,联合国禁止各国以国家名誉在月球上划界及建立下属政府组织,提倡在联合国管理下实行联合开发。“月球开发者社团联盟”(月盟)应运而生,当小爱德华·弗里曼官升月盟执行主席时,便操纵月盟与地球对抗,把一个好端端的地月关系推到了战争边缘。

崇尚独立个性的月娥不顾青梅竹马的吴毅刚苦苦追求,与个性强、思维独特的科弗代尔相识并相爱了。在他们举行婚礼的前夜,月娥得知,科弗代尔在小爱德华的拉拢下,已投靠了月盟。坚持月球人的根在地球的月娥后悔不已,遂不顾个人安危及财产损失,带着巨大的心灵创伤毅然脱离月球返回地球,并投入到摧毁月盟阴谋的斗争中。

吴毅刚赴月斡旋获得巨大成功,此时月娥意识到,吴毅刚才是最值得她爱的人。而吴毅刚此时却深感梅秀是最爱她的人,他和梅秀得到的是那本该属于他们的爱情。这使月娥在爱情上又一次受到巨大的挫折。地月之间终于签订了和平合作条约,月娥不顾情感上受到的巨大挫折,毅然返回月球,终于实现了用微波向地球输送氦3能源的理想。

小说想告诉人们,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将使月球充满了矛盾与斗争,将要把一个寂静的月球变得不再寂静,这不能不使人们要提前思考如何应对。同时在这个大的背景下,展现了月娥在爱情和信念发生碰撞时的高尚情操,这同样会引起人们的思考。

 

6、你自已认为这本小说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在目前科幻小说以太空打斗、时空穿越为大宗的情况下,《月球,不再寂静》另辟路径,思考着本世纪后期的地月关系,描写了一些开发月球取得巨大进展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引起人们的警醒。

同时,小说采用写实的手法来表现科幻题材,虽然故事离我们超前了一段距离,但其场景又离我们不太远,使得科幻题材的故事真实感较强。除了科幻迷外,这使一般读者也容易接受。

由于在改写的过程中,压缩了许多故事和情节,有的地方衔接的有些生硬,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足之处。

 

7、围绕着这本小说,你还想说些什么?

  我希望,一百年后,月球的上空依然那么寂静,而月球的大地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那时,人们穿梭于地月之间,就像今天出国一样方便。整个地月系一派安详和谐景象,地球和月球之间并没有发生像小说里描述的那些情景。

                                    程嘉梓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