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太空城市设计大赛前作完热身报告后,主办方让我讲讲感想。我说,最深的感想就是教育方法没有东西之别,只有优劣之分。

我在活动中看到,顶尖中国学校支持孩子们接受国际化的教育方法。他们愿意学生们开阔视野,面向全球,提高动手能力。而他们的学生站在台上,能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的经历。

国际太空城市设计大赛的程序,是几十个学生为一组,形成几家“设计公司”。主办方扮演项目发包方,每届都提出某座太空城的设计要求。这次是在月球上采矿的太空城,下次是在地球轨道上的太空城。以此类推。学生们拿到设计要求后,要24小时连续不停地把它设计出来。象模象样地作答辩,主办方再评出最优方案。

参加这种比赛,学生们不仅要掌握宇航知识,还要了解财经知识,学会团队配合,最后还要有动手能力,才能完成项目设计。

太空城是几十年后才会提上日程的未来科技,但在今天,这些孩子就要为它们大开脑洞。在比赛中,他们的未来意识、开拓精神、进取心、乃至互动能力都获得提升。更不用说优胜者要到美国去参加决赛,增加国际视野。

如此国际化的学生比赛,而且已经不能起到高考加分的作用,学校方面支持吗?至少我见到的这些顶级中学都很支持,相当一部分学校已经第二次参赛。我毫不怀疑,如果资源足够多,会有更多学校投身其中。中国师范生都毕业于现代教育体系,当他们走向教育岗位后,也都知道开放式教育对学生的好处。我猜,那些屡受舆论抨击的所谓中国式教育方法,其实属于缺乏资源的底层学校。他们不是不想这么做,是没有条件。

二十年前,据说不少学校的老师会查扣孩子们的科幻小说,怕它们影响学习。今天,老师们带着学生听一个科幻作家讲述未来。时代早就变了,不必再埋怨过去,大家一起向前走吧。

 

 

原文发布于:http://www.kejiwenhua.cn/aspx/default/newshow.aspx?classid=218&id=2583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