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9月19日上午,来自小说创作、影视、美术、出版、传媒、学术等各界代表约三十人齐聚中国科技会堂203会议室,围绕“科幻艺术对传统文化的冲击”这个主题展开深入而激烈的讨论。这也是中国科协组织的107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与会嘉宾年纪最大的是“40”后的王晋康老师,最小的李雷是“90后”的在读研究生。代表们横跨若干界,纵分几代人,充分体现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不重资历、辈份、强调交流、争鸣的原则。

 

会议现场


 

一天半的研讨会上涌现出很多新颖、解渴、令人思考的新观点。著名影视导演沈悦不仅在筹备科幻片,此前一直制作传统题材影视剧。他在会上介绍了影视创作中的许多实例,从科技情节离谱,科技道具错误,直到因为缺乏科学素养导致片场工作人员死亡,让大家深深感觉到科学素养对艺术工作者同样重要。
 

未来学是与科幻艺术最接近的科学门类,本次沙龙也由中国未来研究会承办。天津未来预测学会会长阎耀军在发言中特别强调了科幻与未来学的关系。他指出,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就是对建立未来预测研究的设想。
 

科幻以描写科学为己任,势必要触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这个话题。科技的负面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会上也围绕着反科学这个流行话题展开了讨论。田松认为科幻是后现代时期的文学,天生具有反现代、反工业和反科学的倾向。未来研究会科幻艺术分会会长郑军介绍了迈克尔·克莱顿的科幻小说《恐惧状态》,作者在这部小说里申明了自己“反反科学”的主张。王晋康则表达了折衷的观点。身为作家,他的作品既会警示科技的负面作用,也要宏扬了真正的科学精神。
 

提到科幻,人们只知道小说和影视,科幻视觉艺术一向被公众忽视,这次仅从事该领域的代表就来了五位,其中喻京川创作的太空美术作品曾被权威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用来给天文学词条配图。他们不约而同谈到科幻视觉艺术的窘迫现状,由于业内迷信西方视觉艺术在科幻方面的成就,导致本土科幻视觉艺术家处境艰难。

 

会议现场


 

科幻既是科学传播手段,也是一种艺术类型。青年影评家虞昕指出,他一直从文艺学角度来研究科幻电影。座中还有来自中国作协、中国社科院当代所的代表,他们也从文艺学角度提出了对科幻的看法。
 

这次沙龙的最大成果,就是让这些散落的观点获得表达。以前科幻活动多由文化商家组织,宣传多,研讨少,争鸣几乎不存在。这次,中国科协搭建中立的学术平台,形成头脑风暴。无论茶歇还是餐会,与会代表三五成群,热烈讨论,散会后都表示意犹未尽,希望中国科协能够更多地组织这类活动,让大家充分交换意见,深入探索中国科幻的发展道路。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