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美国电影《10。5级》是一部描写地震的科幻片。影片的主角是女地震学家苏姗。她力排众异,坚持自己的科学论断,终于预报出最强地震的震中和发震时间,体现了一个科学工作者应有的品格。苏姗是个虚构的人物。而我们中国则有一位真实的女地震学家,致力于地震预报工作几十年。传奇色彩不亚于这位女主人公。她的名字叫钱复业。

地震预报是全世界的难题。目前科学界已经能对地震作出中长期预报。但对于指导救灾工作最有用的是临震预报,它必须指出震中、震级和发震时间,也就是“什么时候、在哪里,震多大?”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都还没有有效的临震预报技术,但科学家们前赴后继,已经进行了许多年的探索。

1958年,23岁的钱复业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物探系,后来便投身于地震预报事业。她将前苏联地电研究技术引入中国,成为这一行业的先驱。如今中国从事地电研究的专家基本都是她的学生,或者隔世弟子。她也被尊称为中国地电研究的“祖师奶奶”。

地震发生前大地内部的构造会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岩石电阻率变异。地电研究就是把一根长长的电线——通常有数百米——埋入地下,实时分析大地电阻的变化。这种研究机构称为地电站,都设在荒郊野外。在钱复业引进地电研究技术时,信息技术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可在呆在屋子里远距离接受监测信息。钱复业必须住在野外的帐篷里,吃干粮,喝冷水,每隔十五分钟去观测一次地电仪器上的数据。

与这种常年累月野外生活相伴的,还有公众对地震预报的不理解。1966年邢台地震后,当地群众拨了地电站的电线,以表达对地震工作者没做出准确预报的不满。

1976年,铁复业任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副组长。当时地震局对华北要发生大地震做过中长期预报,但不能确定是哪一天。唐山大地震发生前,钱复业曾检查过一个地电站。当时一名工作人员认为该地电站已经记录到异常变化,提出自己的预测,钱复业以专家身份没有给予认同。后来她还为此承担了责任,并从此留下心结,一定要搞好地震预报工作。

钱复业和丈夫赵玉林退休后,没有享受平静的晚年生活,反而把全部精力和自己的财产都拿出来研制更先进的地震预报仪器。这次他们引进了潮汐力来观察地层变化。

月球引力不仅能了造成海水的涨落,岩石圈也受这种引力的作用,每天发生微小变化,叫作固体潮。如果某处地下结构发生变动,此处的潮汐力作用结果也发生变化。钱复业根据这个原理建立起“潮汐力谐振共振地震短临预测法”,并发明出先进的“PS-100地震地电仪”,比现有仪器的灵敏度高出两个数量级。

不过,这时的钱复业已经是位退休老人,按规定不能再担任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甚至不能申请科研费用。经过反复游说,在有关领导支持下,中国地震局拨下专款,在川滇地区设置了四个“PS-100地震地电仪”观测站。 

如今,钱复业可以坐在家里通过互联网来实时监测这四个站了,计算机还帮助她快速分析监测得到的数据。2005年5月1日,钱复业根据四个站的数据发出预报,认为2005年5月19日将在印尼发生强震。5月19日9时54分,印尼苏门达腊北部果然发生7.1级地震。这次预报在“三要素”方面全部正确。

由于经费拮据,四个预测站里后来有三个停止工作,仅剩下四川攀枝花附近的“红格站”维持着监测功能。2008年5月12日凌晨,钱复业从这个站的数据里得到警报,预测12、13日会发生强烈地震,震级达到七、八级。

然而,为了准确预测震中位置,必须有三个不同位置的地电台同时发出警报,将它们的数据交汇在一起才能圈出震中位置。钱复业只好以红格地电站为中心,600到800公里为半径划一个圆,估测强震会发生在这个圆里。

几小时后,儿子打电话叫醒了她,报告了汶川发生大地震的消息。震中距离红格地电站640公里。时年73岁的钱复业为此深感惋惜。

今年,75岁的钱复业仍然致力于地震预测的研究工作,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它结出硕果。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以“震源浅、数量多、危害大”为特点的国家,地震预报关乎国计民生。介绍这样一位“无名女英雄”,也是希望有更多的同学投身到地震预报这个伟大事业中去。

话题:



0

推荐

郑军

郑军

438篇文章 7年前更新

汉族,天津市人。1969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卢湾区。1990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本科,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1997年10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大陆、港、台等地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文章